精心照料就是孝了吗?一句话读懂孝的本来面目

孝是什么?是精心照料?是什么事情都抢着干,不让父母动手?是有什么好吃的,就先给父母吃?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认清孝的本来面目~

精心照料就是孝了吗?一句话读懂孝的本来面目

如是我说2018.3.10

印安说

人都会渐渐老去,都需要子女的“孝心”。但大多数子女却有“孝”而无“心”,让孝心只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殊不知,老人最渴望的是精神的慰藉,所以“孝心”最重要的是“心”啊!

印竹说

《论语》中有段“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这个色,虽指脸色,但其背后是心情,心情不好,自然难有和颜悦色,因此孔子认为:孝,这个是最难的!

用心细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书院印竹老师。今天的《如是我说》,印安老师是这样说的:“

人都会渐渐老去,都需要子女的‘孝心’。但大多数子女却有‘孝’而无‘心’,让孝心只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殊不知,老人最渴望的是精神的慰藉,所以‘孝心’最重要的是‘心’啊!”我接着说:“《论语》中有段‘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这个色,虽指脸色,但其背后是心情,心情不好,自然难有和颜悦色,因此孔子认为:孝,这个是最难的!

在昨天的《如是我说》中,刚好我有提到过孝,而且昨天我说到:孝,是无需语言的默契,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内心深处的共感,是双向的父慈子孝。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孝言孝行才有意义。

但因为昨天分享的是望子成龙的话题,所以更多的是探讨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怎样的。今天,印安老师专门说到“孝”这个话题,便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孩子应该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孝顺我们的父母。

孔子在《论语》中曾多处讲到过孝,但我认为讲得最精彩、最核心,也对我们今人最有借鉴意义的是“子夏问孝”。

子夏问孔子:到底怎么做才是孝呢?孔子说:“色难。”

这里的色难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子女们对已经年迈的父母很难保持都是好脸色,即使是和颜悦色地对父母说话,但哪怕当中有一丝的不耐烦,有一丝的不由衷,父母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人老了是非常敏感的,曾经叱咤风云,在单位、家里都说了算的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被边缘化了。很多事他们不再能够做主,所以对于子女的一言一行,背后的心理状态,他们是极为敏感的。另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内心的失落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没有用的人了,这份愁云也会写在脸上。所以,让父母保持和颜悦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它也是两个方面的。

接下来孔子说:难道孝顺就是有什么事情我们抢着干,不让父母干;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先给父母吃。这就是孝了吗?这一句反问也意味深长。孔子那位以孝著称的弟子曾子在《孝经》中也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叫做“养则致其乐”。他后面也在说如果说赡养老人就是对老人孝了,那么犬马皆有所养,何况人乎。

曾子认为,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致其乐”了,是要让他开心、快乐,让他在这个家里还能够有价值感。

这让我想起我与外婆之间的爱。记得在外婆90岁生日的时候,当时我常住昆明,回天津给外婆拜寿。外婆在家里被照顾得非常好,那确实像老太爷一样被供着!当外婆起身想去倒一点水的时候,子孙们马上说:“您不要动,不要动。您是要倒水吗?我们来帮您倒!”一会儿外婆又不知道想起来拿下什么东西,于是家人们又说:“呐,跟您说了,您要拿什么叫我们给您拿,您不要动!”这时我看到外婆悄悄地叹了口气,又坐下。我能感受到家里人都是特别孝顺外婆的,生怕她会出一点问题。但我同时也感受到,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外婆是不快乐的。

于是我想说点开心的事,我就跟外婆讲昆明、讲滇池、讲苍山洱海、讲抚仙湖。外婆听了,眼睛亮了起来,于是跟我说:“那你带我去看看,好不好?”她说这话时分明像个孩子。我说:“好呀,好呀!我下次回来时就带您去!您可要准备好,身体要棒棒的哟!”我看到外婆喜悦的笑容了,她对于我的这个承诺充满期待。

然而,当我把这个想法跟舅舅、大姨乃至我的父母说的时候,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他们说:“90岁的人了,带到昆明去,又是高原,长途跋涉的,怎么吃得消啊?不行,不行,还是安全第一!”于是我也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

但当我再一次去看望外婆时,外婆满心期待我会带她走,可是我没有带她走。临走的时候,我看到外婆好失落。我像犯了罪一样,觉得我就像个骗子,像一个欺骗了孩子的父母,心里好内疚!

然后春节到了,我再一次去看外婆,明显的感觉外婆见到我很不高兴,说我说话不算数,说了带她去昆明又不带她去。老人有的时候真的就像孩子一样,跟她说了什么,她会一直记得。于是我就再一次跟爸妈说,我一定要带外婆去一趟昆明!好在我的爸妈还是开明的,他们看到我这么坚决,只是跟我说:“那你可想好了,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你可是要承担责任的。其他的亲戚埋怨你怎么办?你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我说:“我做好了一切准备,我就是要带外婆去满足她这个愿望!她到这个年龄了,她想干什么,我们尽量成全,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再有,我相信舅舅、大姨都不会埋怨我的!”

就这样,我坚持把外婆带到了昆明,我感受到了外婆好开心!我不仅把她带到了昆明,我还带她去了我跟她描述过的每一个地方:苍山、洱海、滇池、抚仙湖。那个时候爸爸才60多岁,记得每一次出行,我们都会把轮椅放在车的后备箱,然后下了车就让外婆坐到轮椅上。有上下台阶的地方,父亲就会背着外婆。那段时光,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真是至今难忘。

我至今都特别庆幸、特别欣慰,在外婆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一直都是由我陪伴的。那两年外婆特别的开心,她总是说:“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我还能去那么多美丽的地方,值得了,值得了!”所以在那两年中,外婆好像越活越年轻了,她还会偶尔为我做饭,给我钉扣子。反正只要她想做的事,我都会成全她。因为我知道只有让她做,她才是开心的。

如今我的父母也80岁了,我跟他们的相处依然像跟外婆那样,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仍然觉得我还是个孩子!有的时候,我在讲课前都会给爸妈先讲一遍,让他们给我提提意见,他们会很认真地指导我;有的时候,我回家妈妈会跟我说:《道德经》我又能背八章了,《金刚经》我又读了多少遍了!每每此时我同样的有深深的满足感!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孝,绝不是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孝子。孝,不是你应该怎样做、怎样说,而是你有没有了解父母的需求:他们希望怎样,他们想过怎样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要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如果为了成为别人心中的孝子而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些假意的事,那已不是孝的本来面目。那将有多累呀,那当然会色难了!

孝是心心相印;孝是无言的默契;孝是彼此间的成全;孝是哪怕别人说我是不孝之人,只要那是父母所希望的,我也会去做!这就是我对孝的理解,希望能给同修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讲 师 简 介

精心照料就是孝了吗?一句话读懂孝的本来面目

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

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2007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

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 健

精心照料就是孝了吗?一句话读懂孝的本来面目

天 心 365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

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进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

这就是我们做《天心365》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

赶快关注我们,每天轻松学国学。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