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春季是過敏高發期,過敏體質尤其愛在這個時候爆發,

平時不過敏的也出現了: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寶寶過敏真是很讓家長頭疼,尤其在給寶寶準備食物的時候,既擔心吃錯了加重過敏,又擔心長期規避易過敏食物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很傷腦筋。

通常醫生的建議是嚴格規避過敏源,然後開一些治過敏的激素和抗組胺類藥物,大多時候效果也不錯,但是藥物屬於對症治療,要想長時間消除症狀就得長期服用,這樣就不可避免出現副作用。

所以依賴藥物是行不通的,易反覆就說明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那有沒有好的方法能根治呢?

這就需要找到過敏的根本原因了,對因改善,才能標本兼治。

解讀過敏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當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對來自環境、接觸物或者食物等本無害的物質產生過度反應時,就出現過敏,這種現象被醫學稱為“免疫亢進”。

免疫亢進並不是免疫增強的意思。

大人有過過敏經驗的會知道,通常過敏的發生是在自己免疫低下的時候,而不是免疫好的時候;

而且嬰幼兒會發生過敏,普遍認可的原因是免疫功能還不成熟,既然還不成熟,就更不能說明是免疫增強導致的了。

“免疫亢進”是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引起免疫異常的原因,才是導致過敏的根本原因。

一圖看懂過敏發生的過程: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這張圖認真看一篇,就會明白過敏的全過程了。

首先只有過敏原的刺激,才導致了後面一系列反應,最終發生過敏。

過敏原有花粉、粉塵、異體蛋白(比如海鮮)、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幾百種。

它們不僅會在當下直接導致過敏,人體的B細胞還會對此抗原作出識別,讓機體呈現對該抗原的致敏狀態,當下次再進入這種抗原時,機體就會全力發動免疫去對抗它。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這就是強調過敏一定要避免過敏原的原因。

但過敏原只是導致過敏的外因。

同樣是花粉、海鮮,為何有的人過敏,有的人不過敏,即使同一個人,也可能是這段時間不過敏,那段時間又過敏,說明過敏有很大的內在原因。

目前全國過敏患者2億多,在醫療條件更成熟的今天,為何過敏反而要比以往多很多呢?

這跟如今環境飲食的改變、壓力的增加、各種化學物質接觸增加都有關的。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研究發現由於種種原因體內自由基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進而對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的氧化破壞加速釋放炎性介質,就是過敏的內因之一。

不僅如此,過敏也反應了人體各種上皮黏膜的屏障功能出了問題。

比如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導致大分子物質被吸收入血,被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從而發動免疫戰爭,於是出現過敏,可見只有提高腸道的屏障功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

這就解釋了為啥經常吃藥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過敏,就是藥物對胃腸刺激大,損傷了腸粘膜;

嬰幼兒更容易出現溼疹,也是跟他們本身腸壁功能發育不全有關,醫生也會說隨著腸道發育成熟溼疹和過敏就會改善;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因為隨著腸壁功能發育完善,大分子入血的幾率也就小了。

比如對塵蟎,正常人不會對塵蟎過敏,因為塵蟎本身體積非常小,只有0.5毫米,肉眼都看不到,它們根本無法通過皮膚屏障進入人體血液,也就不會過敏。

出現塵蟎過敏了,一定是皮膚、粘膜屏障或者免疫系統出問題了。

人體免疫系統是不允許血液中有任何異物的,塵蟎之類一旦進入了血液會被免疫系統標記為抗原,下次再接觸,就會引起免疫系統全力攻擊。

一句話總結:

過敏原是導致過敏的內因;

各種原因導致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氧化破壞,以及皮膚、腸道和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弱是導致過敏的內因!!!

一是避免過敏原;

二是改善免疫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同時修復人體皮膚、腸道、呼吸道等黏膜組織,增強其屏障功能。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嬰幼兒過敏的原因

嬰幼兒過敏沒有成人那麼複雜,更多是先天發育的因素,他們更容易對食物過敏,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

主要原因有:

1、腸壁發育不全

腸壁發育不全或者腸道菌群失調,腸粘膜細胞通透性高,大分子物質易吸收入血導致過敏;

奶粉餵養的孩子,腸道菌群不太健康,可導致食物在未被充分消化的消化下就吸收,從而引起過敏,所以醫學上也有“益生菌療法”。

2、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

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對攝入的異體蛋白髮生過敏。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3、遺傳因素

父母或者家族裡有過敏性疾病的,寶寶過敏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4、食物與環境

剖宮產和奶粉餵養的寶寶,腸道菌群建立的時間比較晚,會增加過敏幾率;

過早添加輔食,或者過早添加易過敏食物比如海鮮、堅果等,也可能導致過敏;

現在的食物成分複雜,各種加工食品太多,如果常給寶寶吃零食,經常攝入到各種防腐劑、色素、香精等,都無疑會增加寶寶過敏的幾率。

寶寶過敏了,怎麼辦?

寶寶過敏了先不慌,按這兩條思路走:

對症

對症就是根據症狀選擇是否就醫,醫生一般會開抗組胺藥物比如開瑞坦、鹽酸西替利秦,激素類藥物比如氫化可的松,雖然副作用大,但它是控制症狀的有效途徑。

很多時候家長糾結著要不要給孩子吃藥,這就需要權衡利弊的,一點症狀就抹激素和明明很嚴重還拒絕用藥的,都是極端。

過敏症狀主要出現在三大系統:皮膚、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如果吃某種食物後有以下症狀,都有必要懷疑過敏: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皮膚:出現紅斑或者疹子、疙瘩類,或者本就有溼疹的症狀加重了;

消化系統:腹瀉、噁心、嘔吐、哭鬧不安等;

呼吸系統:打噴嚏流鼻水,也可能揉眼睛,咳嗽,氣喘等類似感冒的表現;

也有的症狀是寶寶更容易哭鬧,看起沒有精神,情緒不佳以及長期身高體重發育緩慢等,也有過敏可能。

如果寶寶吃完某種食物後出現嘴周發紅,幾個小時後自行退去,這種輕微的可以不吃藥,先規避該食物即可;如果症狀明顯,愈發加重,反反覆覆,需要趕緊就醫。

另外不建議脫敏療法,時間長花費高,療效不確定且缺乏安全性。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對因

對因有兩方面。

一是規避過敏原;

二是改善飲食同時增強皮膚、呼吸道、腸道等的屏障功能。

1、迴避過敏原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停止給寶寶吃過敏食物,包括所有含有此成分的食物都要避免,比如牛奶過敏,那麼其他任何入口的都要看是否含有牛奶成分,以免再次過敏。

確定過敏的食物一般要3~6個月以後再嘗試。

不確實對什麼過敏也可求助醫生,現在很多醫院都有開展過敏檢測,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液免疫球蛋白IgE檢測。

但也不能完全按照過敏原檢測結果作為孩子食譜的選擇依據,結果只能當作參考,具體需要規避什麼可以讓醫生幫忙綜合判斷。

純母乳餵養期間寶寶過敏還需從媽媽飲食裡找原因,媽媽需要忌口的,如果對奶粉過敏醫生可能建議用深度水解奶粉。

強調規避過敏原,因為要儘量減少對免疫系統的刺激,刺激不會使免疫系統變強,反而會強化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

2、營養內調

如果平時愛給孩子吃甜食、糕點餅乾等零食,那麼請一定要停止。

因為大量糖分、反式脂肪的攝入會加速細胞氧化破壞,從而加重過敏;

日常三餐應規律吃,輔食均衡給,給足新鮮豐富的食材保證營養素充分攝入才有利於組織器官發育。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調理過敏需要用到的營養素主要有:

益生菌:益生菌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健康的腸內微生態更有利於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其中鼠李糖桿菌被明確證實有改善溼疹和過敏功能;

Vc、鈣:vc增強毛細血管彈性,改善微循環,鈣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讓大分子不易入血引發過敏;

α亞麻酸: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也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缺乏亞麻酸會加重過敏的亢進性反應,有研究表明孕期缺乏亞麻酸會增加寶寶溼疹幾率;

:鋅能幫助上皮組織修復,增加腸上皮細胞緊密性,所以腹瀉時補鋅能縮短進程,對降低過敏有輔助意義;

最後,我也總結一份簡易版過敏的營養處方,方便大家隨時查看,公號(lanhuyingyang)回覆:“過敏”即可獲得。

如何預防寶寶過敏

預防永遠大於治療,趁還來得及,趕緊學習如何預防吧。

1、順產、純母乳餵養

順產和純母乳餵養有利於腸道菌群的建立,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營養。

這兩點是國內外專家一致認可可降低過敏的有效方式,若有家族過敏史,建議至少一歲以內堅持母乳餵養。

2、孕期和哺乳期營養

孕期注重營養調理,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鈣、必須脂肪酸,防止因缺乏而導致寶寶過敏;

哺乳期媽媽飲食應儘量豐富,因為食物經過母乳給寶寶後,屬於極小量的刺激,寶寶就會產生耐受,之後不那麼容易過敏了。

寶寶過敏先不慌,學會這兩點就能從容應對!

3、輔食添加需小心

輔食添加不能早於5個半月,也不要晚於 6 個月;

添加輔食從嬰兒米粉開始,再添加各類蔬菜水果肉蛋等,一種一種分開添加;

每添加一種新食物時,都從少量開始,觀察寶寶是否會有過敏;

原則上輔食添加沒有順序,但是對於有過敏史的寶寶,某些易過敏的比如海鮮、雞蛋白等可以晚點嘗試;

4、少用抗生素,避免消毒過度

某些藥物和抗生素的使用,會破壞腸道內環境,影響腸道菌群的建立,也可能導致過敏;

避免過度消毒,給寶寶提供有菌的環境,促進免疫系統向抗感染方向發展。

5、均衡營養,避免化學添加劑

儘量避免給寶寶吃含防腐劑、香精色素、保鮮劑等添加劑的食物,它們可能導致寶寶過敏。

添加輔食後應儘快豐富種類,最好8個月左右吃遍日常常見食材,以後均衡供給,以利於組織器官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