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币,区块链到底还能干什么?

区块链,到底是泡沫还是革命?除了发币,区块链到底还能干什么?在币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质疑声,这和区块链应用落地或关系莫大。因为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杀手级应用真正落地,和十年前的互联网相比遥不可及。

除了发币,区块链到底还能干什么?

过去的一年,区块链概念大火,有人因此发了大财,也有人百万投资化为泡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被称为互联网二次革命,那么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到底是泡沫还是革命呢?来听听看好区块链前景的投资人们是怎么说的吧。

2017区块链项目的火热吸引了不少的人和投资者,2018年相对回归理性。有创投人士认为,2017年是区块链的投机年,今年成为投资分水岭,进入价值投资年。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目前来看,依然有不少人对区块链持谨慎观望态度。数字货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大量区块链项目的昙花一现、应用前景的不明朗、监管的逐渐收紧等等,使得区块链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谜”。

投资界不少人谈起区块链,都将如今的区块链所处的阶段类比为互联网的早期阶段,并认为区块链是互联网的二次革命。两者是否具有可比性目前来看仍要画个问号,但是区块链已经成为投资界避不开的一个探索领域。

“区块链的发展与互联网非常相近,只是区块链发生的震荡周期更短。”某基金创始合伙人认为,现在是区块链投资和创业的好时期,因为如今的区块链就如同90年代末2000年初上网要拨号一样,“那个时候你要看互联网视频和互联网的多媒体是不可能的,就像在今天的公链上你想做一个大的生态应用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的TPS也有很大的问题”。

说起区块链的应用,从目前在某些场景来看,区块链的价值慢慢得到大家认可,比如第三方信息的存证,权属的登记,房产的交易和个人信息的使用,如果在区块链得到保护,可能个人的权益得到较好的张扬。

看好归看好,但目前技术难落地仍旧是痛点

即便是看好区块链前景的股权投资者们也深知这块的痛点,区块链技术在很多场景还无法落地。

目前区块链行业的应用也好,还是底层的基础架构也好,都还是非常原始。不管是在区块链本身的性能方面,还是在用户的友好度以及开发者的友好度方面,都还有很多值得解密的问题。

区块链不是全新的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组合,而在技术方面它有非常多的难题还没克服,比如说安全性和效率——在每秒交易频次提高的情况下一定会牺牲安全性。

相较2017年投资区块链概念项目的火热现象,2018年相对回归理性。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从2008年比特币的白皮书和第一个创始计划开始,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去年开始,区块链开始真正进入主流视野,但于大多数人而言依旧是“谜”一样的存在。

三大因素阻碍区块链发展

一是方向的选择,区块链需要明确其应用方向到底是行业的生态平台还是应用于商业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区块链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场景的选择上,需要项目的场景接地气,满足真实的需求;另外需要进行共识协议的制订。

当然,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也是区块链发展绕不开的问题。一方面,现在监管和区块链创业者之间在代币发行上很难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面临一定挑战,行业乱像丛生。

2018年区块链降温后如何投?

在这样一个阶段,不成熟的阶段,反而是投资者最高兴的阶段,因为一切东西都已经完美和完善了,我们只要认真目标,投什么都可以。

泡沫不可怕,在整个新的时代开始时,会有大量的泥沙俱下,刚一开始90%的项目不靠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价值投资和创始人进来,使得行业良币驱劣币。

2018年到底是不是如业内所言的区块链价值投资年,目前还尚待观量。站在当前的位置,股权投资界大佬是如何看待2018年区块链投资逻辑,也是一大参考。

今年价格的泡沫是大家不会再见到的,反而是更好的时机,让大家把性能,开发者的环境、模块,用户使用的体验,合规以及帮助行业做自律的机制都慢慢培养起来,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2018年见真招了,行业回归理性,投资有两大选择,第一个是对于场景的选择,第二是对于共识机制的选择。

很多投资人士表示:区块链投资有4个档次:第一个是技术有革命性创新,团队可靠;第二个是技术可靠、有突破,不够创新;第三个是技术可靠、没有创新;第四个是行业应用。

通过以上了解,对于区块链除了发币,到底还能干什么,相信大家通过以上了解已经心里有数了,对于2018年区块链投什么,大家可多多参考以上投资人士的意见,但在此还是要提醒大家,区块链项目看似法无禁止即可做,但仍要注意法律方面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