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婦女最深的就是「保護婦女」的法律

傷害婦女最深的就是“保護婦女”的法律


許多國家都出臺了保護婦女權益的法規。但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其中多數法規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們嚴重傷害了婦女的權益。其中傷害最大的是有關勞動權益的法律。因為它將保護婦女權益的責任推給了企業,而企事的最大目標是贏利與納稅,並不應該讓企業來承擔本不屬於它的社會責任。

為什麼要保護婦女權益?

有人說,因為婦女是弱者,所以就要用特殊法律來保護。但我認為這是對婦女最大的誣衊。之所以要保護婦女的權益,是因為婦女為人類的繁衍生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併為此付出了超過男人好幾倍的艱辛。具體來說,婦女對人類發展做出最大貢獻和犧牲的有兩大功勞是:懷孕與育兒(包括哺乳)。顯然,保護婦女,就是為了保護人類的未來

婦女的權益包括哪些方面?

為了承擔懷孕與育兒的重擔,婦女要付出的代價包括職業前途、身體健康、外貌體形、經濟收入。如果不能保證婦女的權益,那麼,誰還願意去生育子女?所以,社會應該補償婦女在為人類發展做出的犧牲,要補償的包括三個方面,即職業前途、經濟收入、醫療健康。

誰來保護婦女權益?

那麼,婦女為人類做出了上述犧牲,應該由誰來承擔回報婦女的職責?不同國家採取了不同的方案。第一,由家庭自己承擔。這是人類在初級發展階段,包括現在的落後國家所採用的方法。第二,由工作單位承擔。這是部分發展中國家勞動法所規定的。比如,婦女有了工作,那麼,這個工作單位就要為女員工生兒育女提供經濟保障。第三,由社會(政府)承擔。這應該是一些發達國家採取的方案。

上述三個方案,哪一個最好?我認為第三個最好。因為第一個其實是沒有保護。第二個是對婦女權益最大的傷害。因為把責任推給企業後,承擔這個責任越多的企業越容易在競爭中失敗。最後,企業一定會想盡辦法儘量“擺脫”這個重擔。結果是:婦女在職場被歧視,女性難找到工作。而只有第三個才是最有可能實現的,也是最公平、合理的。

怎樣保護婦女權益?

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加劇以及生育率的顯著下降,我們民族和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將是人口減少。此時,保護婦女的權益,讓婦女能安心生兒育女就是最重要的國策了。為此,我建議國家通過立法採取下列措施。

第一,在經濟上,政府應該為懷孕和哺乳期的婦女提供經濟保障,包括提供工資和各種補貼。讓她們不因生育而降低收入和影響生活質量。讓婦女的經濟收入增加,其實也增加了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二,在職業上,不讓企業為懷孕和哺乳期的員工承擔任何因經濟責任,相反,對於聘用因生育後再就業的女員工,給企業提供獎勵。政府還應該給生育後再就業的婦女提供免費職業輔導。

第三,在醫療上,給懷孕和生育的婦女提供免費的醫療,包括產後恢復體形的健身輔導,經新生兒提供免費醫療。

小結

我認為,檢驗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最重要的指標是: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而不是航空母艦、核武器、奧運金牌或電影《厲害了,我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