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如何領導外國人?

中國人如何領導外國人?

自從進入跨國公司的管理層以來,我的下級有過幾個外國人(歐洲人)。我也帶過外國的留學生。去年,集團公司將印度劃歸我管理。這對我是一個新的挑戰。

中國人如何管理外國人,這個題目的意義不僅僅限於企業管理的方法,它本質上反映的是世界觀與方法論。也可以這樣理解:中國人是否具備了領導外國人的資格。

這一週,我正在印度出差訪問。我與印度員工開會、談話、一起拜訪客戶。下面,我將自己與外國下級打交道的經驗總結成文供大家參考與思考。

尋找管理的本質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是通過權力、權威、實力來控制、指揮下級和調動資源嗎?我覺得不是。雖然,上面的觀念是許多中國人內心的想法和實際上的做法。我理解並且實施的是根據我對管理的另一種理解:管理就是給團隊增值,要讓每一個下級更優秀,從而讓組織的效率提升。

基於上述觀念,我在管理中(不論對中國下級還是外國下級)首先要問的是:我的存在是不是讓組織更高效了?我給組織帶來的收益是否高於組織給我付出的成本,或者,我給組織帶來的收益成本差是否高於組織僱用另一個人?

看淡國情與民族差異

我還沒有來印度前,就有一些做企業的朋友提醒我說:中國人很難管好印度人,因為有巨大的民族差異。他們提到最重要的三個障礙是:第一,中印之間在政治上有敵對關係;第二,印度的誠信體制不健全,甚至比中國還差很多;第三,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普遍比較差。

但在我的眼中,上述差異都不存在。因為第一,我不是來談政治的。我是來做生意的,而生意的本質是掙錢。在掙錢這一點上,我和公司以及每一個員工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合作掙錢然後分錢。第二,誠信是依靠體制的。第三,掙錢的慾望強加上智商高的人的時間觀念一定很強。因為時間可以轉化成金錢。這與國籍無關。

所以,在印度,我的管理方法與在中國完全相同:找到聰明的人,談好規則、然按規則掙錢與分錢。我相信,在商業上,全世界的規則都是一樣的。只有看不到商業邏輯的人,才會注重民族差異。

尋找並培養國際人

我前幾天發表了文章《如何把子女培養成為國際人》。雖然文章中說的是培養子女,但對於跨國管理而言,我也要將員工培養成為國際人。

我驚奇地發現,在成為國際人這條路上,印度的精英們比中國精英做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歐美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比如谷歌)的總裁都是印度出生的純印度人,而鮮見中國人。

和印度的高管們談話,我發現他們幾乎都達到了國際人的標準。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知道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邊界”並且不會跨越這條邊界。比如,我的兩個印度同學(外企高管)雖然相識了8年,但他們之間居然不知道對方的宗教信仰。他們告訴我,在印度企業界和管理中,人們會避開宗教、政治觀念等話題,即只談工作,不談信仰。這個現象折射出來的本質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

尊重

我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印度員工。在待人接物與言談舉止中,我會尊重每一個人。我要讓他們忽略我的國籍和出身。我希望他們對我的評價是:一個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沒有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烙印。當然,最好還能加上這句:一個具有紳士風度的聰明人,他能給我和組織帶來價值。不過,這還只是我的奮鬥目標。

遠離中國權術

我的文章《中國權術是現代管理的反面教材》曾經引起過網絡熱議。我認為中國權術是企業管理特別是跨國企業管理的敵人,也是企業走向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印度都時刻提醒自己:遠離中國權術。

中國權術的結果是什麼?領導人自我膨脹而組織衰敗。這一點在中國政治上從來沒有停止過循環,在許多中國企業中(特別是國企)也是普遍現象。

中國式權術管理的主要方式是,而現代企業管理主要方式是以理服人需要智力,而以權服人只要武力就可以了

另外,平等、尊重、公開、透明、契約精神都是中國權術缺乏而現代管理必需的管理理念。

小結

這幾天和印度精英們打交道,再聯想到我以前交往過的許多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的精英朋友,我產生了另一個感慨:全世界的精英都差不多,他們聰明、理性、能看穿世界的本質。

還有另一個感慨是:全世界的愚民也差不多,他們每天在高喊打到X國、抵制X國貨、為國獻身、崇拜政治強人……

所以,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異其實並不大,大的是個人與個人的差異,這種差異大於人與豬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