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Soft Robotics推出夾具:機器人可自適應處理各種物體

全球的機器人市場該如何走向成熟?達到這一點還需要什麼?

Vause:今天,機器人技術在重複性任務的自動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任務對靈活性要求不高。但是,在需要處理可變物體和非結構化的任務中,自動化仍然難以實現,並且這些任務仍然需要人工干預。人的什麼特性使得其適合解決工作環境中出現的挑戰和變化?答案是人的大腦和手。

我們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機器如何像人一樣思考。但是,讓機器做到像人手一樣靈巧抓握始終是一個挑戰。即使我們可以訓練機器人像人一樣思考,沒有人一樣的手,他們也無法處理大小、形狀、重量和脆弱性不同的物體。

即使是美國政府,在其2016年機器人報告藍圖中,也把“靈巧抓取”作為國家解決勞動力短缺和對食品和新鮮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必要條件。

機器人市場若想走向成熟,需要我們把重心從只需要機器人承擔工作轉移到人機協作上。當我們將柔性機器人夾取系統與機器學習相結合時,這會發生一些令人驚奇的事情。

人類監督下的機器人自動化任務,如箱櫃拾取、分揀、甚至收割都已成為現實。工人可以訓練機器人拾取不同類型的物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人就可以擺脫流動率高、有危險性的工作,並承擔起更安全、更有技巧的工作。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不會淘汰人類,而會使人在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機器人是人的大腦和身體的延伸,它能使我們更快、更高效,也能夠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機器人行業為人機協作應用開發的程序越多,我就越相信機器人終會滲透到全球的工作場所中。

請問你認為什麼一項機器人技術獲得成功?又是什麼使機器人技術失敗?

Vause:MassRobotics公司的Tom Ryden曾說過一句話,類似於:“世界上沒有機器人市場,只有正好可以通過機器人技術解決問題的市場。“我個人完全同意這個說法。 機器人和機器人技術必須解決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實現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