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去槓桿,功夫在詩外

智行院推薦

2018國際貨幣論壇於7月14-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作為國際貨幣論壇的主題論壇之一,7月15日上午,“金融去槓桿與系統性風險防範”的主題論壇二召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出席論壇並發表題為《去槓桿,功夫在詩外》的主旨演講。

管清友:去槓桿,功夫在詩外

文|管清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本文發佈於“IMI財經觀察”。

2018國際貨幣論壇於7月14-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作為國際貨幣論壇的主題論壇之一,7月15日上午,“金融去槓桿與系統性風險防範”的主題論壇二召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出席論壇並發表題為《去槓桿,功夫在詩外》的主旨演講。

管清友認為,這些年來中國去槓桿的步驟是非常正確的,但目前去槓桿已經到了要做適度對沖和微調的時候了。一方面是因為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貿易摩擦的壓力凸顯,另一方面是中國內部金融週期發生了變化,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大。但貨幣政策寬鬆不會重走原來的老路。

以下為演講要點整理:

去槓桿這個事,學術界還是共識大於分歧。我原來寫過一篇《去槓桿,功夫在詩外》。我們管理當局還是沿著正確的路徑在走,如果這一輪去槓桿不是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即今天我們國內的資本市場,包括我們宏觀槓桿率還是在2016年的情況,當我們面臨外部壓力的時候,特別中美貿易戰的時候今天的場景會是怎樣?因此從2016年下半年,或者四季度開始這一輪的去槓桿、金融整頓,我覺得方向是正確的,時間段選的合適的,而且大的方向還要堅持,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確實到了要做一些適度的對沖和微調的時候了,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們內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大家知道中美貿易戰對我們貿易和經濟的壓力顯現出來了;其二,經濟週期發生變化了,上一輪去槓桿的時候正好趕上經濟上行週期,只不過這個去槓桿還沒有結束,經濟開始往下走了,所以高頻數據顯示,二季度的數據還不錯,但是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的壓力會很大。這個時候我們要適度做一些對沖和微調,這是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我們馬上要面臨一個重要的政策的轉折的點,這個點實際上大家討論的是所謂政策對沖微調的度到底如何把握,是重新走2014年寬鬆的路徑?還是維持現在的這個基本的基調做一些對沖微調?還是繼續緊縮?這三條路徑學界應該說討論很多,對最後一條應該說沒有什麼疑問,肯定是不會堅持的。就是說我們這個鬆動會鬆動到多大程度,這裡有兩個問題:其一,我們確實要吸取2009年和2014年的教訓,事實證明,貨幣閘門關不住,一定會出現龐氏金融。今天我們看到去槓桿種種的問題,最大的根結在於什麼呢?我們這幾年貨幣閘門的寬鬆,過去5-10年,總體貨幣閘門是非常寬鬆的,這是我們要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貨幣發行機制怎麼調整?從原來外匯的倒逼機制,到現在混合機制,我們的貨幣發行機制是目標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確實要思考我們的貨幣發行機制,怎麼樣比較好的管住貨幣閘門?這是第一條。其二,現在我們即便是想寬鬆,可能也沒有那個條件,沒有那個基礎了。這裡就有幾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我們整個影子銀行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被管住了,規模大幅收縮。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就像我們物理學的串聯和並聯,過去我們流動性體系是一個並聯體系,現在我們是一個串聯,主要通過一條通道過來。就像剛才我們在華老師這個圖裡頭看到的,為什麼影子銀行收縮比較快,因為這兩年整頓,中小企業最受傷,因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它從銀行體系很難拿到資金。影子銀行一收縮,原來信託、券商給他能融資,基本上卡住了,所以我們現在即便想寬鬆,和原來2014年全面降準、降息,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我覺得呢,我都同意各位老師講的去槓桿是個長期的過程,確實要把握度,但實際過程中可能這個度也不是好把握。同時,我覺得2016開始的金融去槓桿、金融整頓,從方向上來講是正確的,如果我們從開始、或者現在還沒有去槓桿,今天中國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可能比我們現在要差很多。■

管清友:去槓桿,功夫在詩外

本文首發於“IMI財經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