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存在的北患

自從我們的先祖在華夏大地建國以來,來自四周的威脅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南方的三苗、百越,東邊的東夷在我們民族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逐漸的被我們同化,融入了我們,但是來自北方的威脅,卻一直沒有消失過。

我們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和來自北方的敵人交手的經歷,並且,誰也沒有完全征服誰,雙方的子孫後代依然生生不息。具體從頭看一下。

夏商時期的葷粥。葷粥傳說是夏帝國為東方的商國君主湯所推翻,末代夏王桀戰敗後被放逐到南巢,成為商朝的附庸,在三年後死在那裡。此時人們發現,桀的兒子獯粥和桀的妃子們有染。湯認為這是極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剝奪了獯粥的財產繼承權,並打算進一步懲罰他。獯粥得知消息後,帶著與他相好的幾個妃子逃往遙遠的北方,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並很快發展成一個野蠻的民族。和亡父寡妻結婚的行為,是這個民族的傳統習俗。他們的宗教信仰與夏朝類似,比如祭祀日月,殺牲、望星象占卜等,但不建房屋,不守禮儀,披髮左衽,以遊牧為生,常常南下劫略文明人的生命財產。由於居住在寒冷的北方荒原上,他們天生體毛較長,因此得名"胡人"。

一直存在的北患

夏桀

周朝、春秋、戰國時期的北狄。狄族為涼州荒民,據傳乃太古神裔巨神封峻與人類女子誕生下的後裔。狄族宣稱封峻將北方之地賦予了他。北狄們,因此他們一直居住於山海世界的北方。北方荒蠻的土地造就了狄族堅韌並且野蠻的個性,他們不相信幾乎所有的外族,對別的部族的人抱有極強烈的敵意和不信任。狄族人經常會不分緣由的襲擊外來者,對於他們來說,除了自己部落的人都是敵人,或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食物提供者。周朝與狄族的較量是在周武王滅亡殷商以後,狄族趁機南下,建立一系列政權和中原王朝爭奪,例如東周時期的中山國,就是北狄在中原的政權,不過最後他們因為戰敗以及被融合,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一直存在的北患

烽火戲諸侯

秦漢時期的匈奴。對於匈奴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民族了,那是因為他們曾經足夠的強大,秦朝時期被秦王朝的大軍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待到秦漢交替時期,趁機壯大,漢朝初期一直像一把利劍懸在漢王朝的頭上,也經常南下掠奪。不過待到漢王朝修養生息以後,逐漸獲得主動權,通過主動出擊,分化瓦解最終在漢元帝時期滅匈奴於郅支單于。匈奴的反對勢力北匈奴遠盾,剩餘的南匈奴,逐漸和漢民族融合。

一直存在的北患

匈奴

三國時期的烏桓。烏桓原來屬於東胡部落,也同匈奴一樣活躍在北方,與匈奴對立。公元前3世紀末,東胡為匈奴所破,遷至烏桓山(又曰烏丸山),以山名為族號,遂有烏桓。三國時期魏武帝大破烏桓,之後除部分烏桓人遠遷遼東地區外,其餘融合。此後,這個古代民族逐步在歷史中消失。

西晉東晉時期匈奴、羗、羯、鮮卑、氐。五胡亂華時期,原因就是融合的遊牧民族在西晉政權大亂下揭竿而起。這個時期已經不能算邊患了,是遊牧民族完全的佔據了中原地區,把中原漢人政權消滅殆盡。

一直存在的北患

五胡亂華,人們流離失所

北魏時期的柔然。雖然北魏是北方入主中原的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但是也一直面臨著北邊另一隻遊牧民族的威脅-柔然。柔然屬於鮮卑族的別支,據傳是由鮮卑族中專門打鐵的奴隸分化出來的。柔然最鼎盛時期在約公元410年-425年,其勢遍及大漠南北: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與地豆於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諸國服屬。後因與北魏長期戰爭,為北魏擊敗,最後融合。

一直存在的北患

花木蘭

隋唐時期的突厥。突厥原來被柔然奴役,後來柔然敗於北魏以後,突厥趁機獨立發展。並且騷擾中原王朝。581年楊堅代周,建立隋朝。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並修築長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統一全國。突厥為了在群雄割據中獲利,曾經扶植對手與唐朝鬥爭。失敗之後,便趁此時唐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東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幷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於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京師震動。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績、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

一直存在的北患

五代兩宋時期的契丹、女真、蒙古。契丹,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了93年。

女真。收國元年(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國號為"大金"。 金建國後,就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金滅遼之戰,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攻打下了遼朝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後與漢人宋朝建立海上之盟共同對抗遼朝。天會四年(1126年),金人佔領了宋朝的首都開封,並且一度把宋朝軍隊趕到了長江以南。兩國軍隊經常對峙於淮河一帶。

蒙古。應該是中原王朝遇到的北邊最為強勁的對手,並且中原王朝第一次集體的滅亡於蒙古。

明朝時期的蒙古、瓦剌。因為是明朝從蒙古人手上收復故土,但是並沒有完全消滅蒙古勢力,所以舊勢力的反撲是存在的。

瓦剌。最著名的就是“土木之變”。

從地圖上看,遊牧民族居高臨下,經常對中原王朝形成壓頂之勢,也因為中原的富庶和氣候,使得遊牧民族羨慕。從歷史上看,只要中原王朝強大,遊牧民族就算再強大也最終被擊敗,比如漢朝和匈奴。中原王朝不強大,再小的遊牧民族都是威脅,例如明朝和瓦剌。

北邊的威脅一直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