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國學?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到底什麼是國學?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到底什麼是國學?

從文學的角度講,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到底什麼是國學?

“國學”這個概念中國歷史上就有。《漢書》、《後漢書》、《晉書》裡面,都有“國學”的概念。廬山下面有個白鹿洞書院,這個書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為當時的“四大書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這個地方不叫白鹿洞書院,而是叫“白鹿洞國學”。白鹿洞國學是所學校。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國學”這個概念是有的,歷來講的所謂“國學”,都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

到底什麼是國學?

現代“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慢慢發展到今天,形成了“國學”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