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上課冷不丁打斷老師講話、無視課堂紀律、對抗老師管教、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在牆面上胡亂塗鴉、待人刁鑽沒禮貌……這些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缺乏是非觀念和規矩意識的“熊孩子”不光把家裡攪得翻天覆地,還常常在學校和公共場合影響他人。為什麼會出現“熊孩子”?面對“熊孩子”我們該怎麼辦?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 2009 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現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訪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現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69.5%的受訪者歸因於父母沒原則的寬縱和溺愛。當“熊孩子”犯錯時,88.5%的受訪者反對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83.3%的受訪者強調對孩子的不當言行要在第一時間給予糾正。

可見,“熊孩子”的出現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問題和不足,管教“熊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已經成為一項普遍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李立國認為,“熊孩子”現象值得重視,這反映出一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教育孩子時缺乏原則與底線,同時也反映出社會上講究私德但不重視公德的現象。“熊孩子”的第一責任主體是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去規範孩子的行為。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但解放天性的前提應該是不打擾他人。很多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犯罪的共通點都是,小時候沒有人對其危害公德的行為進行制止,從而導致他們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李立國認為,孩子既是一個自然人,也是一個社會人,家長從小就需要在社會公德方面給他們引導和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一線教師都知道,一些學校裡的“熊孩子”之所以難以管教,往往是因為他們背後有著不懂教育的“熊父母”。絕大多數家長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有些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對孩子給他人造成的困擾不當回事,一味袒護縱容;有些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學校和老師,自己卻沒有給孩子起到正確的引導和示範作用,甚至在老師正常管教孩子時,盲目維護孩子,“拆老師的臺”。

可見,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首先得有正確的三觀,因為他們的心態和觀念直接影響到孩子。愛孩子沒錯,但凡事都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給予過度溺愛,不考慮孩子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對孩子的錯誤言行不及時制止,甚至要求周圍的人都遷就孩子,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父母必須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在愛孩子的同時,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避免成為“熊孩子”呢?孩子“淘氣”的時候,家長又該如何教育才有效果呢?人民日報幫家長們總結了一些高招,建議老師們轉給家長。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熊孩子”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