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在貧困鄉村書寫芳華——看水城縣青年駐村「第一書記」的風采

青春始終是時代不變的主色,時代總是激勵青春綻放異彩。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這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當今時代的最強音。為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廣大青年被派駐各村(居)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們在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引領基層組織建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探索社會管理、改善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開創了農村工作的新局面,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王啟江——用心用情用力 衝鋒在脫貧攻堅一線

“紅德村由德俄村與紅德村合併而成,系少數民族集聚村,共有村民小組19個,1049戶3710餘人。2017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6戶1085人,貧困發生率為29.24%……”對於紅德村情,王啟江娓娓道來。

自2017年4月被選派為營盤鄉紅德村第一書記以來,王啟江同志按照有關工作要求,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開展駐村各項工作,衝鋒陷陣在紅德脫貧攻堅戰場。

為了做到儘快轉換角色,王啟江多角度汲取基層工作經驗,快速熟悉掌握紅德村工作任務、發展現狀、發展目標,走訪調研貧困戶產業收入結構、村組生態資源發展潛力、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改善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佈局。在走訪過程中實地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貴州省“1+10”政策文件、六盤水市“1+10+6”配套文件、精準扶貧知識、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農業惠民政策,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提升村民發展的內生動力。

“帶著群眾幹,幹給群眾看,實際解決了群眾的困難才能贏得群眾信任”,王啟江這樣說也這樣做。

針對紅德村部分大學生和困境兒童家庭比較困難這一情況,2017年11月他與中華慈善基金總會聯繫申請,向青島太行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爭取到10萬元,解決了43個大學生和困境兒童的部分生活費用;2017年8月,親自帶著孩子去找校長尋求幫助,有效地解決部分貧困學生讀書難的問題。2017年冬天,他走訪了紅德村所有困難老人戶,統計貧困老人數量與穿衣尺碼,向親朋好友收集閒置著的冬衣,幫助老人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2017年組織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餘人次,提高村民生產技能,引導就近和外出務工人約400人;大力宣傳水城縣教育精準扶貧六條措施和醫療精準扶貧十條措施政策,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貧困戶參合率100%。

對王啟江而言,第一書記就是要衝鋒在脫貧攻堅第一戰場,協調各方,確保基層堡壘發揮作用。指導村支兩委使用已有設施,利用村便民服務站,切實做到為民服務,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黃亞祥——穩住心沉下身 做村民脫貧的貼心人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雷厲風行的作風、真情關懷的愛心,投入駐村工作中;他的駐村事蹟被央視新聞聯播、貴州電視臺新聞聯播、貴州日報等國家、省級主流媒體廣泛報道。他就是由市委辦公室選派到水城縣營盤鄉羅多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亞祥。

自從2017年4月被選派駐村以來,黃亞祥穩住心沉下身,做村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在他的帶領下,羅多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昔日山區貧困村正幹勁滿滿地奮進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征途上。

羅多村面積為24.9平方公里,25個村民組分佈在海拔800米到1800米的深山中,屬於深度貧困村。為儘快瞭解村情、熟悉群眾、算清駐村“八本帳”,黃亞祥同各駐村工作隊員一道堅持吃在村、幹在村、住在村。

他和村支“兩委”成員拿著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表,白天挨家挨戶核實信息,晚上開群眾會、搞夜訪,跟他們講惠民政策、講發展思路、講未來的生活。共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230餘戶,召開群眾會21次,糾正貧困戶錯誤信息145條、新識別貧困戶18戶64人,動員92戶貧困戶336人簽訂易地搬遷承諾書。

羅多村山高谷深,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森林覆蓋率達到88.7%。黃亞祥和村支“兩委”成員商議,依託於“開門見山”的優勢,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經”。因地制宜種植黃金梨、刺梨、核桃等特色經果林6540畝,林下套種小黃姜、洋芋1060畝,並牽頭編制《羅多村產業修枝剪形實施方案》;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成功試種林下食用菌,目前,正積極編制發展規劃,發動貧困戶參與擴大規模。並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動8戶貧困戶自願通過土地入股、勞務補助的方式養殖桃花雞7000羽,讓他們每戶穩定增收3000元以上;積極宣傳“特惠貸”政策發展自主養殖,發動貧困戶養牛209頭、養豬188頭。如今的羅多村,走上了一條“產業脫貧+自主脫貧”相結合的內源脫貧路子。

為推進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徵地拆遷工作,黃亞祥主動作為,多次入戶宣講政策、召開群眾會,告訴村民政府的規劃、修路的意義和國家的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動員遷墳62座,有效確保羅多村範圍內11公里二級路、19.4公里旅遊路、12條42公里通組路建設進度;全面啟動羅多村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完善水電管網改造,切實改善村風村容村貌,打造“生態建設示範村”和“和諧村寨示範點”,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積極協調移動公司、電信公司等部門對羅多村通訊信號問題摸底排查,切實解決無手機信號等問題。

黃亞祥說:“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作為一名‘第一書記’,要對照‘四個新’,立足自身崗位,把自己置身於推進新時代、貫徹新思想、解決新矛盾、努力實現新目標的時代浪潮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勇前進!”

羅元宇——下基層接地氣 帶領村民奔小康

初夏時節的水城縣陡箐鎮阿佐村,漫山遍野盡是翠綠,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每天一大早,1989年8月出生的阿佐村駐村“第一書記”羅元宇和工作隊員走村串寨訪問貧困戶,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情況,和大家一起謀劃脫貧致富的路子。

自2017年4月被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派到阿佐村掛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羅元宇心裡裝的、腦裡想的,全是村裡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事。

“精準扶貧就要做到精準,只有把貧困戶的信息記錄精準,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引領困難群眾如期脫貧。”自駐村以來,羅元宇帶領工作組其他成員積極走訪貧困戶,全村的529戶貧困戶已全部走訪完畢。

通過走訪瞭解情況,羅元宇同工作組為阿佐村老百姓解決了一樁樁實事。

有4戶黑山羊養殖戶,高峰時期養殖量高達400只左右,但黑山羊患病最嚴重時只剩下150只左右,損失慘重。瞭解情況後,羅元宇積極聯繫獸醫專家為患病羊進行醫治,挽回養殖戶損失5萬元以上。

阿佐村村民自發養殖牛、羊等家畜的較多,需要種植大量草種(黑麥草等)用來減輕家畜放牧壓力。羅元宇積極聯繫有關部門,為70餘戶村民爭取到400餘斤黑麥草草種,有效緩解了農戶放牧壓力。

阿佐村木果片區有種植小麥的習慣,但是常年沒有更換麥種,小麥容易患鏽病。羅元宇向市農委申請到價值5萬多元的鏽病防治藥物“三唑酮”,免費發放給農戶並教其使用,共惠及農戶152戶,覆蓋小麥種植面積500餘畝。

羅元宇積極向市農委爭取資金,在阿佐村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經協調,市農委決定在阿佐村實施1畝紫山藥種植示範項目,若試種植成功,2019年將推廣至50畝;市農委還決定將幫扶阿佐村產業發展的資金8萬元,用於投資阿佐村中蜂養殖,該項目正在審核實施中。

“駐村幫扶必須沉下去,真心實意地從涉及群眾利益的點滴小事做起,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群眾看做自己的親人,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才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羅元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駐村工作的認知,也得到了阿佐村群眾的高度認同,如今,在村民們心中,羅元宇就是他們的致富領頭人。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