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0萬在澳華人嚴重焦慮,爲「要面子」他們竟這麼做……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真好,終於不用再難過了。”2個月前,UNSW中國女留學生S在微博直播自殺,並配上一張血淋淋的手腕圖片。

如此絕望氣息的文圖,讓網友直言“心疼”。

在澳華人和中國留學生121萬的龐大人群裡,S絕不會是僅有的一個。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中文生命熱線可行性研究》

澳洲生命熱線(Lifeline)發佈的一份《中文生命熱線可行性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將近7成在澳華人或其親朋,在受訪前3個月曾經歷嚴重的心理焦慮。

這一數據,遠超主流社會3倍以上,且不提後者的調查期限更放寬到了過去一整年。

如此看來,在澳華人的心理問題,用“聳人聽聞”來形容也並不為過。

南行苦旅,步步勞心。

“兩個孩子負擔太重,只能送一個回國”

“大的要考精英中學,根本沒時間照顧小的。”陳女士有2個孩子,夫婦倆在悉尼各有工作,但自從二寶出生後,兩人愈顯焦慮。

雖然曾考慮辭職專心照顧孩子,但陳女士說,除了時間與精力問題,家庭經濟負擔也不小,因此辭職一事只能作罷。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2年前,面對撫養孩子的壓力,夫妻倆作出了一個不捨的決定:將僅有2歲的二寶送回國內讓老人照顧,等孩子5歲了再接回來。

“也許只有等孩子都成年了,才會不擔憂吧。”陳女士接受今日澳洲採訪時,略顯疲憊地說。

與陳女士夫婦相反,為了減輕壓力,不少華人把父母接到澳洲,樂享天倫。但育兒理念差異、居住空間逼仄、生活習慣不同等諸多原因,反而可能會產生諸多摩擦。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澳中特別是隔代教育理念差異巨大(來源:網絡)

“隔代帶孫,同一屋簷下居住肯定有矛盾。”另一位華人媽媽何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孩子的養育方式,她與公婆產生了不少矛盾而深感頭疼,但也無可奈何。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撫養孩子是在澳華人最普遍的焦慮來源(圖片來源:《報告》)

報告指出,撫養孩子是在澳華人最普遍的焦慮來源(34%)。除了投入金錢,還要給予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121萬在澳華人計算,逾40萬人正因撫養孩子而焦慮不安。

“朋友問我在澳洲做什麼,都不好意思說”

“以前工作的時候很自豪,現在只是在謀生。”嫁到澳洲前,Kathy在國內是董事長助理,在公司“位高權重”。可3年前隨丈夫來到悉尼時,她的職業生涯就此戛然而止。

因為語言水平、文化差異,她始終無法在悉尼找到一份與國內相當的工作,最終任職前臺文員。

“每次朋友問我在澳洲做什麼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說。”Kathy說。

因工作產生的焦慮中,社會地位的危機感被認為是一個關鍵來源。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報告》顯示,許多華人曾在國內擔任備受尊敬的職位,例如工程師、經理。可移民澳洲後,由於相關資質不被承認、英語能夠不夠等原因,不少人只能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職位級別一落千丈,心理落差由此而生。

從事普通體力工作的華人中,高學歷更比比皆是。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打工度假者Jerry(圖片來源:受訪人供圖)

Jerry是一名打工度假者,他並不介意在咖啡店、餐廳、農場從事體力工作,可和Kathy一樣,他也因為工作感到苦悶,只是焦慮來源有所不同。

“以為大家都是同胞會多加照顧,沒想到那麼坑。”Jerry苦笑著告訴記者,低至8元的時薪、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連軸工作,讓他苦不堪言卻無可奈何。

像他這樣來自中國大陸的打工度假者,每年在澳洲有5000至10000人,加上港臺地區則更多。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在澳華人工作壓力僅次於撫養孩子(圖片來源:《報告》)

調查顯示,工作壓力是在澳華人第二大焦慮來源,每100人就有33人承受此焦慮,僅次於撫養孩子。

“無奈父母催婚,尋一靠譜男青年”

“孤身一人異國他鄉,無奈父母催婚。本人未婚,92年出生,尋覓25-38歲男士,希望有穩定收入,人品佳。”

2個月前,女網友Joyce在澳洲某中文網站發出邀請,希望牽手一名“悉尼靠譜男青年”。言語間,不免透露出絲絲惆悵。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澳洲各大交友網站都不乏華人青年,Joyce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單”在澳洲的苦不堪言,很多人正在咀嚼。

對比起Joyce,從小在悉尼長大的“晴晴”已經放棄了澳洲“市場”,將目光瞄向國內。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雖然經常參加單身聚會,可每次男生都不多,很失望。”“晴晴”說,為了儘快找到真命天子,她和身邊越來越多的單身朋友都選擇回中國尋覓佳偶。

調查顯示,雖然離故鄉遠隔萬里,但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華人單身男女同樣躲不過長輩的催婚,這對在澳單身女性而言,是一段集中且突出的“焦慮期”。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春節時單身女性婚姻壓力更大(圖片來源:《報告》)

每100個受訪者中,就有25人因找不到“另一半”而倍感困擾。

事實上,因為語言、文化差異以及人口比例、生活壓力等問題,比起國內,異國他鄉的擇偶難度,會遠超國內。

一個人住、一個人做飯、一個人打遊戲、一個人喝茶

“每次搞活動時,這些老人因為要照顧孫輩不能參加,很多老人在澳洲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孩子。”一位《報告》的受訪者如是說。與同齡人的隔離,讓老人深感孤獨。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受訪者表示,照顧孫輩切斷了老人的社交活動(圖片來源:《報告》)

“孤獨”這個詞語在《報告》中頻頻出現,老人是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群體。隨著越來越多華人移民來澳,專程前來協助照顧孫輩的老人也逐年增加。

調查顯示,這些老人多數在60歲上下,部分超過了70歲。為了含飴弄孫,他們中很多人不惜賣了國內的房子、放下一切來澳洲投奔子女。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然而,澳洲的生活並不如想象般美好。他們極易受到心理問題困擾,是一個特別脆弱的群體。

隨著孫輩的漸漸長大,老人逐漸感覺到“不被需要”,焦慮情緒更為嚴重。再加上與熟悉人群的疏遠,跟西方社會環境的隔離,孤獨洶湧而來。

除了老人,餐館工人和留學生也是因孤獨而焦慮的主要群體。

《報告》指出,因為幾乎零門檻、需求大,不少華人初到澳洲時都選擇在餐館打工。但是,工作時間過長導致他們社交和與家人交流受限。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每天上班到晚上10點,根本沒時間給家人打電話。”小江是悉尼一家中餐館的服務員,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

她說,下班回到家後已經疲憊不堪,連與爸媽溝通的時間都不多,更談不上社交生活。洗澡睡覺,接下來又是一天的忙累,“我的圈子,基本上就是工友了”。

《報告》指出,餐館工人的孤獨感,還會衍生出賭博問題,這已經成為較為嚴重的行業現象,而非個例。

“每天午飯後餐館停業幾個小時,既不用工作,也沒有薪水領,不少人去賭場或Club玩,老一輩的就研究馬經。”曾經在餐館打工的M先生說。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即使不存在上述問題,但孤獨感同樣存在於留學生Hill的身上。僅有的幾個華人朋友因生活節奏不同漸行漸遠,自己也難以融入當地青年的圈子。

於是,Hill總是一個人住、一個人做飯、一個人打遊戲、一個人喝茶。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留學生Hill(圖片來源:受訪人供圖)

“現在都變成一個肥宅啦!”雖然笑著接受採訪,可Hill的言語中卻夾雜著些許無奈。

對留學生群體而言,簽證和學業是最主要的焦慮來源。

今天你焦慮了嗎?僅9%得以倖免

澳洲最大保險公司Medibank調查發現,去年每10個澳人中,就有2人曾受焦慮影響(20.4%)。相比華人社區,這個數據可謂“不足掛齒”。

《報告》收回的2080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受訪前3個月,68%在澳華人或其親朋曾經歷嚴重的心理焦慮,27%知道社區內有自殺事件發生。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68%在澳華人或親朋,受訪前3個月曾經歷嚴重焦慮(圖片來源:《報告》)

這是一份覆蓋全澳各地華人的調查。受訪者大部分來自新州(58%),維州次之(34%),其他各州均有樣本。

受訪者中絕大部分為澳洲公民或持有永居簽證者(87%),學生、監護人及臨時畢業生簽證次之(4%)。為了數據的準確,持有配偶、工作、旅遊、難民、打工度假簽證及無簽證者均納入調查範圍。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澳洲公民或永居佔受訪者的絕大多數(圖片來源:《報告》)

調查顯示,在澳華人的焦慮主要來源於家庭與經濟問題,其中育兒(34%)排第一,工作(33%)、經濟(33%)和婚姻(25%)壓力也是極其普遍的焦慮來源。

然而,僅有9%的受訪者認為未曾感到焦慮,或遇到焦慮時可以很好地排解。

大部分華人默默承受,只因“要面子”

讓人擔憂的是,數據顯示,對於經歷過一段時間焦慮的在澳華人來說,63%在此期間並沒有尋求任何幫助。

“遇到危機時,中國人更不願意得到幫助。他們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點和遇到的麻煩,害怕別人會消極地看待自己,尤其是精神健康問題。”一位受訪者說。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受訪者表示,“要面子”是華人不願尋求心理幫助的一大原因(圖片來源:《報告》)

“因為‘要面子’,人們不會去談這些。”Mary Li在澳洲長期從事公共健康和華人社區精神健康工作,也在悉尼西北山區生活了21年,她說,華人社區存在心理問題的最大一個因素就是“面子”問題。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Mary Li(圖片來源:《澳大利亞人報》)

另外,因為社區圈子小,與心理諮詢師有交集而產生的尷尬,以及擔心個人私隱被流出,也是華人對自己心底壓力三緘其口的原因。

調查顯示,即使尋求幫助,朋友、家人和宗教是主要的途徑。其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尋找朋友幫助(57%),家人(40%)、教會(33%)則相對較少。

受訪者中,求助專業心理支援服務的少之又少,而一些經由醫院轉介至心理熱線的華人案例,大部分已經處於較嚴重的狀態。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澳洲華人尋求心理幫助的主要途徑依次是朋友、家人和宗教(圖片來源:《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群體中,中年女性和照顧子女的媽媽們最有可能尋求心理幫助。

《報告》指出,與全職工作者相比,這些女性擁有較充裕的時間。而且因為忙於孩子與家庭事務,不少人將此看作是遠離家庭、擺脫孤獨的一次社交機會。因為英語水平低,一些女性也希望通過類似活動與他人交流。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相反,在生命熱線的過往歷史中,男性尋求心理幫助的幾率非常低。除了缺少時間,他們尋求幫助的傾向也很小。

如何克服心理焦慮?

澳洲抑鬱症協會Beyond Blue建議,可以先嚐試以下一系列方法來自我控制焦慮。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致,找到最適合的方法需要時間。

1、深呼吸。當你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更快、更淺。嘗試故意減慢呼吸,慢慢吸氣再呼氣,並且分別在內心從一數到三。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2、漸進式放鬆肌肉。找一個安靜的位置,閉上眼睛,從腳趾到頭部慢慢放鬆。保持張力3秒,然後快速釋放,可以幫助減少伴隨焦慮產生的肌肉緊張感。

3、停留在此刻。焦慮可以使你的思想處於一個尚未發生的可怕未來,通過聯繫冥想,可以讓自己回到原點、停留在此刻。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身心活躍,健康飲食,親近大自然,與家人和朋友共度時光,減輕壓力和做自己喜歡的活動,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於減少焦慮。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5、接近讓你焦慮的事情。躲避或者會讓你短期緩解焦慮,但從長遠來看只會更加嚴重。嘗試接近讓你焦慮的事情——即使是在很小的方面。瞭解更多之後,也許你能克服它。

6、多想另一種可能。焦慮會讓你高估危險並低估自己的處理能力。面對焦慮時,多想想另一種可能,而不是直接想到最糟糕的情況。

7、專門騰出時間焦慮。每天晚上花費10分鐘,將讓你擔心的事情寫下來,或在頭腦過一遍。專門騰出時間來焦慮,其他時候你就可以不再憂心忡忡了。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8、瞭解你的焦慮。把一天中最好、最壞的時刻及原因記錄下來,找到焦慮的特點並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

9、向他人學習。 與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焦慮的人交談,這可以減少孤獨感。

10、善待自己。 請記住,即使感到焦慮,並不代表你脆弱、你遜色,這個時候更要善待自己。

如果焦慮難以自我控制,則需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持。 下面這些方法或者可以幫到你:

逾80万在澳华人严重焦虑,为“要面子”他们竟这么做……

澳洲生命熱線Lifeline:可撥打131114(24小時*7天);也可登錄網站www.lifetime.org.au尋求在線幫助。

澳洲抑鬱症協會Beyond Blue:可撥打熱線1300224636(24小時*7天);登錄網站www.beyondblue.org.au可選擇在線聊天(3pm-12am*7天);也可在網站中向工作人員發送郵件,將在24小時得到回覆。在網站中選擇加入論壇,也是緩解焦慮的好辦法。

如果生命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應立即致電000。

編者後記

還有個簡短的小故事。

3個華人家庭“老友記”,海邊度假。

酒後微醺,3名丈夫拎著酒瓶避開妻兒,月下坐海灘一角各訴愁腸。

沒多久,便抱頭哭成淚人。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南行萬里,異國他鄉,華人在澳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本在預期之中。

但數據的觸目驚心,卻讓人始料不及。

如何才能真正“融入”,放緩腳步,感受澳洲生活的輕鬆愜意?

沒有標準答案,唯各自修行。

扛不住了,就大哭一場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