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班」這個暑期,只需三點,孩子知識量趕超同齡人!

- 1 -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吃飯,在說話,交換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成心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辭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換,特別是和在餐桌上交換的辭彙直接相干。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甚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份。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全部家庭是否是具有共同的命運。新教育改革提出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

有一位父親是當地很著名的企業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孩子上了小學後,由於參加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老師會定期給孩子父母親寫信,每週一封信。其中1項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但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裡和孩子1起讀了184本書。他說1開始沒感覺,讀了1個月以後,發現瀏覽比飲酒成心思很多,就開始主動謝絕應酬,跟孩子1起讀書。他說:“這5年裡,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後來他跟孩子在1起無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當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模樣。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1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動。

「暑期班」這個暑期,只需三點,孩子知識量趕超同齡人!

- 2 -

瀏覽: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瀏覽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朗誦手冊》援用了1首詩:“你也許具有無窮的財富,1箱箱的珠寶與1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久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瀏覽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瀏覽能力、瀏覽興趣、瀏覽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年的秘密我們遠遠沒有發現,童書的價值我們遠遠沒有認識。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1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最初的瀏覽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由於孩子不認字,瀏覽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童書不但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甚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以後比說1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1旦養成了瀏覽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瀏覽是有胃口的,1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漸漸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讀了1些糟的書,對其他的好書就沒有鑑賞力了。

「暑期班」這個暑期,只需三點,孩子知識量趕超同齡人!

- 3 -

習慣:教育是否是成功在於有無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否是成功就看有無構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無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1個行動叫每1個月1事,每1個月讓孩子做1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但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干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固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照規則,遵照規則就是1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1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朱永新曾寫過1篇《父親的禮物》,他的父親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凌晨5時起床寫毛筆字。

朱永新說,毛筆字沒有寫好,但是每天凌晨5時起床成了1生的習慣。現在他每天上午8時左右離開家去上班。這當中有兩三個小時可以用來瀏覽寫作。1個人每天有兩三個小時的瀏覽寫作時間,很奢侈,常人做不到。朱永新每天早上堅持給父母親寫1段文字,幾年積累下來,出了4本書。他堅持每天早上在自己的微博“1言難忘”欄目裡原創,摘1段話,然後講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已堅持3年了,商務印書館將把他這3年寫的東西出了3本書。

如果您也有類似教育問題,或近期遇到各種教育問題,請在下方留言評論或私信小編,關注小編v信nmggkzbk。或諮詢學大線上客服:https://tb.53kf.com/code/client/10179491/1;更多資訊可關注“內蒙古學大教育”官方公眾號,或撥打學大教育各校區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