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舉辦帕金森病科普義診活動

  海峽民生網福州4月11日訊(郭曉愉 周子成)今天是世界第二十二個帕金森病日。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攜手腦電起搏器的領導者美敦力公司聯合開展的“關愛帕金森,我們在行動”帕金森病大型科普及義診活動在福州空軍醫院舉行。

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舉辦帕金森病科普義診活動

圖為帕金森病科普活動現場。

  會上,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袁邦清就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及DBS進入中國20年進行詳細的介紹,並將帕金森病人手術前及手術後進行視頻分享,引起廣大帕金森病患者的關注,會上帕金森病手術後康復的患者進行現場分享體驗及詩歌朗誦,更是把活動推向高潮,讓很多被帕金森病困擾多年的患者看到的希望,患者積極提問手術相關問題。

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舉辦帕金森病科普義診活動

圖為醫生和患者共同朗誦詩歌。

  活動現場,70歲患者林某說起當年的患病經歷仍心有餘悸,沒想到十年前帕金森病纏身,如今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2008年,林某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右上肢不自主抖動,靜止時特別明顯,經醫院診斷為“帕金森病”,開始吃“美多芭”時,效果很好,可是一段時間後效果就開始變差了,醫生給他加了藥量和其他藥,症狀控制得很不理想,慢慢出現口乾、便秘、異動症等,身體非常難受,長年的疾病折磨、寢食難安,導致他精神情緒上的極度壓抑、苦不堪言。慶幸的是,他遇到了袁邦清主任,在袁主任的建議下,他做了DBS手術。這幾年來,他活動自如了,經常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如唱歌、跳舞、旅遊等,給家裡減少了很多負擔。

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舉辦帕金森病科普義診活動

圖為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袁邦清(右二)為患者解答問題。

  據袁邦清主任介紹,目前我國的帕金森患者超過200萬人,約佔全球病患人數的一半,發病率為0.17%,福建省有帕金森患者約6萬。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帕金森不僅是對患者身體和心理的長期慢性折磨,也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大多數在50歲以後病發。其運動症狀主要表現為靜止時只聽不自主地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等,晚期會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與此同時,病人的非運動症狀,如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抑鬱、焦慮等也給病人及家屬帶來較大負擔。而長期、大劑量使用抗帕金森藥物誘發的併發症,也使得疾病的治療更加複雜。

  袁邦清表示,帕金森病雖然可怕,但林某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帕金森病是可治療的疾病,林某行DBS手術後擁有正常人般的生活質量,得益於DBS(腦起搏器)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治療需要多學科聯合,藥物、康復都很重要,但在現階段,腦起搏器可以說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福州空軍醫院神經外科舉辦帕金森病科普義診活動

圖為袁邦清主任(右一)與DBS的發明者法國Benabid教授合影。

  “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具有可逆、可調節、安全、微創等優點,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動作遲緩或失調、肌肉僵直及震顫的症狀,還可以明顯降低服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絕大部分患者接受腦起搏器治療後,運動症狀得到全面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能夠重返工作崗位,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袁邦清說。

袁主任建議廣大帕金森病患者,如遇藥效下降或已出現運動併發症,且語言功能、認識功能、運動平衡功能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此時是接受DBS(腦起搏器)手術的合適時機,手術效果也會比較理想。

相關知識:

世界帕金森病日

1817年,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發現一些老年人經常有手足震顫、身體發僵、行動遲緩等症狀,稱其為“震顫麻痺”。以後其他醫生就用“帕金森病”來描述這種病人。為紀念他的傑出貢獻,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名人與帕金森

你可以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你不會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阿里、陳景潤、巴金……

1984年,42歲的拳王阿里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1996年,當阿里出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火炬臺上時,他擎住火炬的手臂不住地顫抖,頭也不由自主地微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