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7月26日晚,上海中心大樓5層會場被映照得一片通紅。對於黃崢來說,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不錯,創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上市了。在飽受外界質疑的情況下,拼多多終於敲響了上市的大鐘,這個被譽為中國社交電商第一股的獨角獸正式登錄美國資本市場。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據毒舌君瞭解到的消息,拼多多發行價19美元,開盤報價26.62美元,漲幅高達40%。截至目前筆者寫這篇文章為止,拼多多報價26.50美元。與此同時,其創始人黃崢個人淨資產已接近150億美元,力超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而就在前不久,劉強東就雙方競爭關係的總結至今還在圈內流傳:“如果你在中國有過幾次購物經歷,也許只用三次你就能得到答案。”不知道此時東哥作何感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黃崢並未親自赴美參加敲鐘儀式,而是留在上海主持國內的IPO發佈會。據騰訊新聞《財約你》獨家專訪黃崢時,他指出在國內主持IPO儀式更加有意義。在專訪中,黃崢向外界解釋了拼多多目前上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上市後,公司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更有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接受公眾的監督,對拼多多也是一種督促。黃崢表示目前並不會太關心公司的市值,拼多多更應該專注於長期價值。他坦言,拼多多的目標並沒有改變:致力於成為迪士尼和Costco的結合體,在提供超高性價比的同時,也會提供娛樂性的產品和服務。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談到拼多多,外界就會詬病其假貨盛行,品質服務差。不過在毒舌君看來,拼多多能夠成功的原因,遠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要不然基於單一的商業模式,拼多多市值為何能夠近300億美元,要知道,當初京東上市時其市值也只有297億美元。那麼在爭議背後的拼多多,為何能受到資本市場的如此親睞呢?

光芒萬丈:3.44億人背後的真相

在今年6月30號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後,外界對其的質疑和揣測就沒有停止過,流血上市等詞語更是數次登頂各大媒體的榜首。根據招股書顯示,截止到招股書提交為止的12個月間,拼多多GMV高達2621億元,同樣的數據,淘寶用了10年,京東用了5年。而其活躍買家更是高達3.44億,其單季用戶增長達5000萬,成為繼京東、淘寶之後的第三股電商新勢力。10億月活的微信用戶到底有多大的電商想象空間,拼多多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正如外界所言,拼多多抓住了微信社交紅利這把金鑰匙,從而躋身到電商第一陣營中。並非拼多多首創拼團模式,而是在微信的加持下,拼多多將拼團做到了極致。拼多多以分享為切入口,依靠微信的強社交屬性和高性價比的商品刺激用戶的及時性消費需求,從而讓“拼團”模式迅速在朋友圈和社群中擴散,而這裡的擴散主要就是以商品分享推薦為主,這就是拼多多實現的“以貨去找人”的商業邏輯。

舉一個例子,當你進入拼多多客戶端後,一個最重要的變化是它不是以店鋪和搜索為核心,而是以高性價比的商品為核心,這是拼多多區別淘寶和京東最主要的一點。雖然在形式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官方旗艦店。基於這樣的場景,當高性價比的爆款商品成為核心時,它就會在社群和朋友圈中迅速擴散,從而“尋找”到合適的購買者。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和傳統電商購物不同,拼多多讓購物變得更有趣味和溫度。以拼多多的砍價模式為例,微信用戶通過分享鏈接到朋友圈邀請朋友砍價,價值上百塊的商品,最後可以分享砍價到零元買單。表面上看,商家損失了幾百塊的商品,但卻獲得大量的客戶,這就是拼多多的極致砍價模式。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拼多多CEO黃崢曾從事過遊戲創業,因此這也決定了拼多多的購物體驗就是一種遊戲式的購物方式,而拼多多就將這種購物方式帶來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貫穿於用戶購物的全過程,這樣的趣味就類似於遊戲裡組團打怪,人多力量大,讓用戶在一次次的“打怪”中完成商品的購買,從而將線下生活中的購物場景完美移植到線上。這裡不得不佩服黃崢對人性的理解和把握。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既然京東、阿里、蘇寧都有拼團模式,那為何唯獨拼多多能夠拼起來呢?除開微信本身的賦能,再來看看拼多多的另一面。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據悉,拼多多公司內部有一個最大的部門——“選品”團隊。而這個團隊就是決定了出現在拼多多首頁上商品的最終價格。具體而言,是這樣的:首先,團隊必須進入各個商品垂直產業鏈,例如食品、服飾等領域,在大的分類下,然後再進入具體的細分領域。其次,團隊需進一步考察這些商家的供應與服務能力,瞭解商品供應鏈上的成本與費用情況,然後與商家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利潤率,最後確定商品的最終價格。

在我看來,騰訊之所以選中拼多多,正是看中了其可以改變中小企業供應鏈的出發點。在微信強社交關係的帶動下,通過拼團模式形成規模效應後,拼多多自然會提供一個商家與用戶產生關係的鏈接。在微信社交紅利的基礎上,拼多多的GMV、活躍用戶等指標全面提升,這樣它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打磨供應鏈端。

社交電商:新時代的革新者

外界對於拼多多的認識始終比較模糊,不過正是這種模糊的特性,或許讓拼多多更具備一個多面手的能力。

在我看來,拼多多是一個電商“雜交”體,它有著微信社交的秉性,阿里京東的電商氣質,OPPO的廣告營銷風以及小米的高性價比。拼多多實現了“社交和電商”的無縫連接,一次產品的分享聚合便是一個社交的群體。

拼多多黃崢:上市是戰略選擇,不關心公司市值 網友:富貴險中求

在毒舌君看來,拼多多這位電商新秀的新體現在兩點。第一,對於中小企業供應鏈的打磨和管理,這正是拼多多的創新之處;第二,對用戶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其充分發揮了社交在電商購物領域的作用,使用拼多多購物,正如投身於一場線下的遊樂園活動一樣,能夠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並分享,這才是社交電商的最高境界。

筆者之所以說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的商業邏輯不同,是因為拼多多實現的是利用貨去找人,類似於信息流的信息找人,我們可以簡單將其定義為電商邏輯2.0;而淘寶實現的是人找貨,基於搜索的思路完成商品和人的聯繫。在如今社交風靡的今天,拼多多一方面把握住了社交紅利的機會,另一方面,將迪士尼的娛樂和好市多的性價比與電商購物相結合,這樣就很好促進了碎片化和社交化的購物場景的無縫對接,從而讓購物娛樂兩不誤。

結語

​儘管目前拼多多還存在很多問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上市後的拼多多必將進行改革,全面提升商品品質服務和用戶體驗,而清醒的黃崢很可能早有計劃。我們向來說富貴險中求,黃崢將創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推向了資本市場,既收穫了豐厚的回報,又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和考驗。一切過往,只為明天,期待這個電商新秀在未來能夠帶給我們驚喜。畢竟互聯網行業生於顛覆,死於優化。

做個調查,你們認為拼多多怎麼樣?是拼多多還是“坑”多多?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