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提到舊日本軍隊,這支臭名昭著的隊伍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它給全世界人民都帶去了巨大的苦難。然而,這支軍隊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團結。事實上,舊日本海軍與舊日本陸軍之間一直都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雙方就差真刀真槍地幹一架了。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舊日本海軍與陸軍令人啼笑皆非的矛盾史。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舊日本海軍與舊日本陸軍之間的恩怨,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埋下。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倒幕派主力主要是長州藩與薩摩藩兩大勢力。不過這兩方勢力從來就沒有真正一條心過。長州藩是堅定的攘夷派,從始至終都想要靠武力驅逐外國勢力。而薩摩藩的態度則更加八面玲瓏審時度勢。原本薩摩藩也有攘夷的念頭,不過在鹿兒島炮擊事件之後,薩摩藩意識到僅僅靠日本當時的武力,是根本無法將外國勢力驅逐出去的,因此薩摩藩轉而主張在公武合體,即尊天皇以幕府推行維新。1864年“池田屋事件”之後,長州藩憤然起兵發動政變。幕府方面迅速組織力量進行阻擊,而此時的薩摩藩,則選擇加入幕府一方共同圍剿長洲藩。長州藩在此次戰鬥中損失慘重,其與薩摩藩的血海深仇也就此結下。後來,由於幕府方面維新進展緩慢,日本諸藩越發不滿現狀,轉而開始傾向倒幕。在維新名士坂本龍馬的斡旋下,長洲藩與薩摩藩才暫時握手言和,共同倒幕。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那麼長洲藩與薩摩藩之間的矛盾,與日本海陸軍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倒幕運動成功之後,由於日本新政府諸多構架還未完善,國家的主要權力依舊把持在各大藩閥手中。雖然後來日本頒佈了“廢藩置縣”令,但此時藩閥勢力的大佬們早已穩居新政府高層。這其中,作為倒幕主力的長洲藩勢力與薩摩藩勢力在新政府之中自然擁有著極大的話語權。雙方在經歷了短暫合作之後,開始了新的紛爭。後來,在明治天皇的調節下,在陸軍建設方面頗有建樹的長洲藩勢力逐步掌控了新生的日本陸軍,而海軍方面則被薩摩藩勢力所把持。可以說,現代化的日本陸海軍,自誕生之初,就已經帶上了矛盾的基因。

除了基因問題,導致日本陸海軍之間日益矛盾的原因還有兩個。

第一是學習方向原因。日本陸軍在誕生之初,走得是德法路線。而日本海軍學習的對象則是當時的海上霸主英國。這幾個國家之間本身就互不對付,以他們為學習目標的日本陸海軍,別的還沒學去,倒是把雙方的矛盾學了一個徹徹底底。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資源分配問題。軍隊從來都是資源消耗大戶,無論是陸軍的戰車坦克,還是海軍的軍艦大炮,都需要消耗巨量資源。而日本又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為了搶奪有限的資源,日本陸海軍之間自然要互相拆臺,爭個你死我活。

那麼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究竟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呢?

首先,在戰略方向上,日本陸海軍之間就大唱反調。二戰開始前,日本陸軍方面主張向軸心國靠攏,而海軍方面則更傾向於向英美妥協。陸軍高呼“北上”,海軍則狂喊“南下”。這場紛爭直接導致了陸軍派兵圍困了海軍司令部……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後來,這場戰略方向的爭執最終由陸軍取得了優勢。在9·18事變及後來的侵華戰爭中陸軍獲得了巨大戰果,佔有了我國的大量資源。而海軍則只能跟在陸軍身後打打雜。眼紅的海軍自然不會甘願看著陸軍在自己面前洋洋得意。他們為了獲取對海軍發展有利的石油和礦產,繼續選擇南下,並且惹上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美國。這之後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很清楚。

除了在戰略方向上的矛盾,日本陸海軍之間在佔領地的資源分配上,也矛盾重重。在制度上,日本陸海軍的資源分配原本應由通產省統一分配。但日本陸海軍都拒絕向行政部門提供他們的物資數據。這就導致該分配方案根本得不到施行。最終的結果是,誰優先戰領某地,誰就擁有某地資源的分配權。這對陸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對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頗為渴求的海軍,不得不採取類似於敲詐勒索的手段,包括威脅扣留油輪等方式來索要資源。

陸海軍之間的種種矛盾,還導致了陸海軍在軍備發展上,走上了兩條完全平行的路線。舉幾個有趣的小例子:

1.為了發展航空工業,日本陸軍引進了德國的Daimler-Benz DB 601發動機進行仿製,並裝配在了三式戰鬥機上。而日本海軍也想要這款發動機,但不肯放下自尊向陸軍索取。於是日本海軍自掏腰包再次向德國購買了該型號發動機進行研究。

嗯,德國人表示這樣的買主不多見啊。

2.日本陸軍在新加坡繳獲了英國的雷達,但卻秘密藏起來研究,不肯將成果與海軍共享。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各種暴揍。

3.日本陸軍為了解決在瓜島遇到的補給困難問題,決定使用潛艇進行運輸,但海軍方面拒絕讓潛艇執行運輸工作。於是,陸軍決定自行研究潛艇。造潛艇這種事情原本應該交給經驗豐富的海軍,但鑑於雙方之間的矛盾,陸軍只得偷偷調用民間力量建造,最終他們還真造出了潛艇丸輸1號。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陸軍造潛艇,額,怎麼看怎麼覺得畫風清奇。

4.日本陸軍為了大規模登陸作戰,決定研發大型登陸艦。但海軍對登陸作戰並不怎麼感冒,其更執著於擴充各種戰鬥艦。於是陸軍只得自行研製登陸艦,為了獲取空中支援能力,陸軍十分誇張地給登陸艦加上了全通甲板和飛機彈射器——等等,這不就是航母嗎?!

沒錯,陸軍的確造出了十分類似航母的秋津丸號等特種船,並且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運輸艦隊……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5.陸軍大搞海軍裝備,海軍同樣不甘示弱。本來海軍也確實需要陸地裝備,但是陸軍不給。於是海軍自己搞了一大堆陸地戰車,像是特二式內火艇兩棲坦克、短十二釐自走炮、九三式裝甲自動車……

陸軍也要造航母?舊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究竟多深刻?

日本陸海軍裝備的雙線發展,最大的惡果就是形成了大量的重複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且這些看起來十分類似的裝備,卻無法通用。陸軍的炮,發射不了海軍的彈;海軍的飛行員,開不了陸軍的飛機……

據說,雙方甚至連擰螺絲的方向都是反的!

至於海軍叫“高角砲”,陸軍叫“高射炮”之類的文字遊戲,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我們應當慶幸,舊日本陸軍與海軍的內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戰爭潛力,也為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埋下伏筆。如今,隨著日本戰敗,陸軍馬糞與海軍馬鹿這對歡喜冤家雙雙退出歷史舞臺。

但我們仍要時刻保持警惕,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死灰復燃。我們愛好和平,但我們從不畏懼任何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