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背後的玄機!去醫院如何選擇做哪些檢查?

小康導讀:很多人去醫院就診,經常會給你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超聲啊、CT啊、核磁啊等等。你心中可能有疑問,這麼多種類別的檢查,為什麼給我選這種呢?今天我們請來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翟光耀教授,給大家答疑解惑。

檢查背後的玄機!去醫院如何選擇做哪些檢查?

一、一句話明白該做哪些檢查

影像學檢查怎麼選,先來一個簡潔版,不去細講道理,但求實用:

1、外傷骨頭:粗看X光片,細看CT,核磁看不清;

2、頸椎、腰椎:最佳核磁,次選CT;

3、腦、脊髓:腦梗看核磁,出血看CT,其餘包括腦腫瘤大多核磁最佳;

4、胸部:大致瞭解X光片,細緻分析選CT,看肺不選核磁,心臟下面單說;

5、腹部、盆腔:除腸道,臟器一般超聲即可,CT、核磁均有各自優勢;

6、心臟:高危胸痛患者為排除冠心病可選用CT,看心臟本身用超聲即可,核磁更佳。

看過這幾行字兒,相信你就診時可能產生的一些疑惑,就都自己能夠回答了。

二、檢查背後的玄機

檢查背後的玄機!去醫院如何選擇做哪些檢查?

首先我要“枯燥”介紹下,這些檢查都是啥。

最常見的X光片,就類似過去常常在體檢時用到的“胸透”,都是利用X射線穿透人的身體而得到的影像。X光片的分辨率會高於“透視”,方便易行且射線劑量較小,所以今天仍廣泛在臨床得到應用。

CT(Computed Tomography)意為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是用X射線對人體某部分進行斷層掃描,獲得人體被檢部的斷面,或者經處理後產生立體圖像。通過多種技術,CT檢查可以對人體結構提供更為清晰、多方面的圖像信息,包括廣為應用的CT血管造影等。

與X光片、CT不同,B超檢查是利用了超聲波產生回聲的原理。B超是2個維度的信息,構成平面圖形,反映人體結構。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產生,出現了彩超(彩色B超),即在黑白B超的基礎上加上彩色多普勒,額外提供了血管中血流動力學的豐富信息。

超聲檢查,無論是上述的基本技術,還是新的發展,如三維超聲、超聲造影等,均以超聲波作為理論基礎,故完全不存在輻射,非常安全,甚至適用於孕婦的產檢。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即磁共振,是一種磁自旋成像技術。與CT、X光片不同,MRI的優點之一是對人體不產生損害,無電離輻射。

相比CT的斷層掃描,MRI不需計算機重建就能獲得多方位的三維斷面成像,比如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就好比你在切一個蘿蔔,MRI是你想怎麼切都行,但CT只能做橫斷面成像,就是這個蘿蔔你只能從一頭一片一片切到另一頭去,然後再通過計算機技術間接重建出立體的圖像。

MRI對於腦、脊髓、盆腔臟器、心臟大血管病變及心肌梗塞的診斷尤為準確。但是,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心臟機械瓣膜、動脈瘤夾、血管支架、人工關節、金屬內固定)的患者嚴格禁忌行MRI,除非其材料說明書上特別註明可接受MRI檢查。

另外,由於核磁檢查時間長,噪音大,對於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兒、神志不清、幽閉恐懼症患者),若不採取鎮靜措施,也不能做MRI。

PET/CT,是一種將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與常規CT結合起來的新技術,在檢查結構的同時,又評價了細胞的代謝功能,將對結構與功能的評價結合在一起,在評價心肌存活、腦癲癇灶定位等方面意義巨大。近些年來尤其是對於腫瘤的篩查與定位,PET/CT應用廣泛,與CT、MRI相比存在一些優勢。

三、這些檢查怎麼選

檢查背後的玄機!去醫院如何選擇做哪些檢查?

正正經經介紹了一圈,那麼,這麼多檢查怎麼選?

1、外傷骨頭

各種外傷,懷疑傷到了骨頭,X光片快速易得,應為最先選擇;而進一步更細的觀察,可選擇CT。超聲、MRI對於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效果遠遠不及X射線為基礎的X光片與CT。

2、頸椎、腰椎、肌肉

椎間盤疾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需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而想要最好地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自然是MRI。同理,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的檢查,MRI亦為首選。

3、腦、脊髓疾病

對於腦、脊髓疾病,MRI擁有最強的軟組織分辨率,可以直接獲得清晰的三維圖像,利用不同序列得到較全面的診斷信息。

但對於出血性腦卒中(如“腦溢血”),急診的條件下行CT檢查可以最早發現異常,早期得到診斷。而對於缺血性腦卒中(腦梗),MRI卻能夠早於CT發現異常,所以早期僅僅行CT而未發現異常往往無法排除腦梗。

4、胸部疾病

X光胸片可以粗略檢查心臟、主動脈、肺、胸膜、肋骨等,可以見到如,心影增大、肺紋理增多、肺部鈣化點、主動脈結鈣化等。

相比X線,胸部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加清晰,對胸部病變的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的確診胸部CT有決定性意義。高分辨CT又進一步地增加了對肺部觀察的分辨率,對於某些疾病(如肺間質疾病)意義重大。然而,CT檢查的輻射劑量顯著高於X線。MRI對於肺部疾病的診斷,應用非常有限。

5、腹部、盆腔疾病

膽 囊疾病的診斷非常依賴超聲,優於CT、MRI。這主要是因為,腹腔器官受呼吸影響,運動較大,影響了CT、MRI成像,而超聲卻不會因此受影響。同時,超 聲對於肝臟、脾臟、胰腺、腎臟、盆腔臟器等的診斷準確率均較高,在有經驗的超聲醫生檢查下,準確率不亞於CT、MRI。但超聲受氣體干擾很大,故對於腸道 等含氣較多區域,超聲診斷準確率大大降低。

6、心臟疾病

最後,說說心臟。

心臟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要檢查冠狀動脈,與心肌、心包等結構。

冠狀動脈發生狹窄達到一定限度,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檢查冠狀動脈,金標準為住院所接受的動脈造影術,但出於方便可行性等原因,有時可採用CT替代。

CT來檢查冠狀動脈,若未發現狹窄即可以很好地排除冠心病,但其受干擾(如鈣化)較多,尤其對於老年患者,其冠脈鈣化較重,所以觀察到的狹窄不可以直接理解為存在狹窄,需要進一步評價。

最後要提到的是,冠脈CT檢查輻射量較大,不適合作為常規體檢。MRI雖無電磁輻射,但對冠狀動脈的觀察遠遠不及CT。

心臟MRI是評價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金標準”。當發生心肌梗死時,心臟MRI不僅能夠準確顯示心臟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而且能夠全面顯示室壁各節段的運動變化,並可識別梗死後瘢痕組織。

同 時對各類心肌病,如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緻密化不全等的診斷,心臟MRI優於心臟彩超,可謂獨具優勢。對臨 床特徵和病理生理學改變十分相近的限制型心肌病和縮窄性心包炎,其“一站式”掃描能夠從解剖、功能以及組織學定性等方面提供診斷和鑑別診斷的相關征象。

對先天性心臟病,特別是複雜或複合畸形,心臟MRI能夠有效補充心血管造影的不足,如房室連接、心室大動脈連接以及心外畸形等,並且在術後隨訪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作為常規的心臟結構與功能檢查,心臟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經較為充分,又簡單易行,是更為常用的方法。

聊了這麼多,希望說清了兩件事:

1、不同部位,不同觀察側重,所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是不同的;

2、並不是越貴的檢查,越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