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球員卻難以進入五大聯賽?

踢踢足球


五大聯賽是世界足壇中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五個聯賽,想要在五大聯賽立足是需要絕對的硬實力的。

在十幾年前,我國還是有一些在五大聯賽踢球的球員的。包括范志毅,孫繼海,楊晨,邵佳一,鄭智等等。他們也都擁有過不俗的成就,也得到過對手的肯定。比方說孫繼海在曼城出場超過130次,楊晨拿到過法蘭克福隊內最佳射手等等。這說明我們中國球員完全可以生存在五大聯賽。


但自從蒿俊閔之後,再也沒有國內球員能夠在五大聯賽球隊得到足夠的機會,我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必然的。

第一,國內球員的訓練水平落後於歐洲。顯而易見,我們球員的配合,技術都不如歐洲。從綠城青訓出來的張玉寧頂多能在荷甲撈個替補,在不來梅則是最後順位的球員。

第二,球員自己沒有自信。足球是需要自信心和個人英雄主義的,這也是足球魅力的所在,但國內球員有多少信心呢?

第三,國內的工資。幾乎所有的球員踢球的第一目的都是為了掙錢養家,因為踢出來之後年薪會很高很高,房子車子都不愁了。而作為一名菜鳥,五大聯賽的工資可沒有這麼高。

其他的包括語言和國內的黑暗都是主要原因。總之,現在的國足實際上已經跌落到了谷底,02年的時候我們罵的那支國足是21世紀至今最強的國足。


看球人


現在是市場經濟,借用市場經濟原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首先,不是五大聯賽不願意要中國球員。

反而因為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很多球隊希望招納中國球員。但是以前去五大聯賽踢球的中國球員,並沒有踢出什麼名堂。這多少影響了中國球員形象。

這就好像一個商品,在一個地區銷售的時候,前期是鋪市,鋪完市如果能賣動,商家就會繼續進貨。賣不動商家就會停止進貨。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宮磊、陶偉、范志毅、郝海東、馬明宇、楊晨、孫繼海、李鐵、李偉峰、邵佳一等等近50名球員到歐洲聯賽踢球。但很多在試訓階段就遭淘汰,有的是在低級別聯賽踢球,稍微好的就在小俱樂部效力,狀態好的能打上主力,狀態不好的也就是個替補。大部分待不了多久就裁掉了。時間長一點的就只有楊晨、邵佳一、孫繼海三名球員了。總的來說,中國球員在國外幹不出什麼名堂,五大聯賽的俱樂部肯定慢慢就不喜歡招中國球員,哪怕能帶來經濟效益,也沒有球隊感興趣了。

其次,中國球員本身的問題很大。

還記得北京中赫國安球員韋世豪曾經接受的一次訪談嗎?在那次訪談中,韋世豪就談了國內留洋球員與非洲留洋球員的差別。

“中國國內的聯賽環境太好了,在國外踢不上球,還可以回國。回國踢球甚至比國外踢球還賺錢一些。而在國外,同年齡段的球員中有很多的非洲球員,他們在國外踢球非常拼命,因為一旦踢不好,整個家庭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中國球員有退路,他們的上進心根本沒有人家那麼強。”


這就是中國留洋現狀。很多球員出國前都是佼佼者,但是在國外訓練不努力,球技慢慢荒廢,根本達不到國外俱樂部的要求。但是他們也不急,回到國內還是有俱樂部要他們。把他們當神一樣的供著,提供非常優厚的待遇。

這些留洋的中國球員又怎麼可能去奮鬥呢?所以他們就形成了出國是英雄,回國是狗熊的惡性循環。你說五大聯賽還會有哪傢俱樂部要中國球員。

而韓日當地的俱樂部給不了高工資,去歐洲踢球真的可以賺大錢,所以他們非常努力,希望留在五大聯賽。所以像中田英壽、孫興慜、香川真司等等韓日球員在五大聯賽踢出了名堂,五大聯賽也願意招韓日的球員了。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禍。如果國內俱樂部少付錢給這些技術差,又沒有什麼動力的球員,你看球員會不會努力?

感謝大家對湘楚風雲文章的閱讀,喜歡湘楚風雲的文章,請點關注,湘楚風雲將繼續寫出優質文章回報大家。


湘楚風雲


五大聯賽可能會為了中國足球市場,而引進咱們的國腳們,但如果國腳們想長期立足,還是要靠實力說話。別問五大聯賽為什麼不請中國球員,先問中國球員相比日韓球員,能有什麼優勢?沒有吧?放在十幾二十年前,咱們還有楊晨,馬明宇,孫繼海,李鐵,鄭智和邵佳一等球員在五大聯賽效力,除了高齡且慢節奏的馬明宇只能在意甲看飲水機,其他球隊留洋發展都不錯,孫繼海進了曼城名人堂,楊晨也曾經是法蘭克福的保級大腿,鄭智李鐵有段時間也能在英超打首發,邵佳一也在德甲德乙之間徘徊多年,這幾位球員能長期留洋,還是取決於自身的狀態。

在廣州恆大開始金元足球以後,刺激了國內足球市場,國腳們在中超都能拿高薪,又何必去五大聯賽看看飲水機?前幾年,像蒿俊閔,張呈棟,張稀哲和張玉寧等人,也曾經前往德甲或西甲效力。無一例外,都是板凳坐穿。歸根結底,還是國產球員性價比太低,實力一般,還不便宜,對歐洲主流聯賽球隊來說,花同樣的錢,幹嘛不選擇日韓球員?為什麼中國球員卻難以進入五大聯賽?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歡迎補充。


綠茵守望者


這個問題,U23球員韋世豪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答案。

今年4月份在一檔節目中,國安u23球員韋世豪說道自己回國踢球的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球員的個人能力,韋世豪在節目中談到:我選擇回國踢球是因為我覺得在國外踢不出來了,我就回來了。剛去國外的時候感覺自己比國外同年齡段球員身體素質都要好,自己也是很小年齡就踢上了葡超,但是慢慢的就感覺自己能力不行了,覺得自己在國外踢不出來了。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青訓體系出了問題,中國足球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不對,導致人力和資源的配置出現問題,出現專業性不夠,懂得人做不了事,不懂的人亂做事,所以看到即使在青訓投入巨大的心血和資金,卻發現中國足球在原地踏步。

第二個就是隨著資本的投入,中超球市火爆,從上座率上看,中超已經僅次於五大聯賽成為第第6大聯賽,球市好了,球員待遇自然水漲船高。國外的球員踢球才有出路,特別是像非洲的足球運動員,他們要靠踢球去養活家人,所以他們在球場上都是不遺餘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而中國球員踢不好,可以回國,在外面渡下金成為國內的搶手貨,因此即使踢不好,回國就是最好的退路。

與中國球員截然相反的是日本韓國球員他們進取心要比中國球員好的多,他們到國外留洋看重是能學到技術,他們俱樂部也願意放行,在他們看來,國內球員受到五大聯賽青睞是一件很光榮的事。而中國俱樂部呢?本來國內優秀球員不多,他們就更不願意放球員出去。張琳芃就是一個例子。


小草看星辰


最根本的原因是水平不夠。當年孫繼海,范志毅和楊晨等球員都能在歐洲足壇擁有一席之地,但現在的這批球員有哪一個能達到這批球員當年的水準?真的沒有,所以像張玉寧這樣能簽約五大聯賽的球員,也只能守飲水機。

其次,戶口本的影響。五大聯賽的非歐盟指標都是有限的,你要佔據非歐盟指標,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說話,否則別指望人家傻兮兮的簽下中國球員。

日本球員和韓國球員多,是因為他們確實有很高的水準,而且說實話,簽下日韓球員能獲得很高的商業利益。廣角鏡多次在多特蒙德採訪香川真司,那時香川在多特蒙德的每場比賽都有直播,無數的日本記者趕到現場採訪,香川的球衣數量銷售也是一路飆升,日本的贊助商也跟進。中國的市場是巨大的,但市場開發?Sorry,絕大多數還是盜版的市場,簽下中國球員並不代表能獲得中國市場。米蘭的教訓就非常說明問題,以AC米蘭在中國的影響力,獲得的市場回報卻相當低。

當然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球員觀念的轉變——楊晨那批走出國門的球員,但年那叫鍍金,現在呢,中超俱樂部的球員一個個人傻錢多,但有一點卻不傻:到了國外沒一個冤大頭願意給他們出那麼高的工資。這樣的情況下,去什麼五大聯賽,傻啊!


國際足球廣角鏡


中國足球黑歸黑,但在足球上還是跟小日本走在一條路上,小日本堅持了多年的金元足球,請進來送出去!倒貼也要送出去,當飲水機管理員也要出去,現在的盛況是建立在一大批日本球員莫名消亡的基礎上!苞米國也如是!所以別光看賊吃肉………我們踢球的人本來就少,教練缺失,基礎薄弱…等踢的人多了……天才也就有了…有一個帶動自然也就會出一批人!只是希望別太久……


ahan5205901476


想進入五大聯賽,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或者可見的潛力,這是基礎。在此之上,球員本人要有一定的文化包容力和比較隨和的性格,當然還要過語言關。

足球領域至今在國外聯賽真正能穩定打上比賽的好像就範志毅/孫繼海/楊晨,都是滿足以上兩條要求的。

另外有一個反面例子,就是籃球圈的易建聯,他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性格因素致使他發揮不出來。

目前的國內球員,其實有實力有潛力的球員不是沒有,在英超下游球隊或者英冠打個常規輪換應該可以,但是這裡又有第三個因素制約了:沒有中超球隊原因損失那麼所轉會費差價放人,現在隨便一個國腳或者U23,都是一億起跳,你能想象斯托克城或者胡爾城花1500萬鎊籤一箇中國球員嗎?


無為不治001


因為不是真正的熱愛這個運動,純粹把這個作為將來謀生的方式,父母把這個當成一步登天的捷徑,一有點小成,就開始好高騖遠,加上國內聯賽的奇葩政策,導致小球員奇貨可居,薪水瘋漲,還會有動力踢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