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三極教育發現系列之太空與深海擴張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霍金在2011年預言: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不管這個預言是否成真,探索太空是人類必走的一條路。

01

為什麼要發展航天技術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很多人可能覺得航天就是把人送往太空,採集一點外星球的標本,測量各個星系之間的距離。除了滿足一些天文愛好者之外,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做這麼一件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事呢?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因為航天科學能幫助我們探索宇宙,瞭解生命的起源。它對於天文學、宇宙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思想科學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航天技術還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技術,它能促進一系列的高科技的發展。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孩子出生都會用到的“尿不溼”,其實是為了解決宇航員內急的問題而被髮明的。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項從航天技術中發展出來的新技術被應用於日常生活。

太陽鏡不僅幫我們抵禦有害射線,也是時尚達人們耍酷的重要裝飾品,它的出現其實是為了製作宇航員的頭盔。

大部分人都吃過的方便麵調料包裡的乾菜,是為了讓宇航員們能吃上蔬菜補充維生素而出現的。

現在醫院檢查病因用的計算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的圖像處理,使用的是為登月開發的計算機圖像增強技術。

重症監護病房也是航天技術帶來的重要醫學進步之一,它是應阿波羅工程對登月航天員進行健康檢測的需要而誕生的。

航天技術還給人們帶來了心率表、激光手術、數字溫度計、氣墊式運動鞋。還有通信衛星,GPS導航。。。。。

也許我們目前只能仰望那些登上過太空的人,但是航天技術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航天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航天科技無用嗎?

02

探索星辰人類已經走了多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空間站的建成,人類正在一步步創造奇蹟。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此刻在蒼穹之上,1993開始實施建造的國際空間站裡,就有6到7名宇航員正在那裡工作、生活。甚至我們還能視頻觀看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地球的24小時直播,從太空看向地球。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這裡不得不提一件事。在國際空間站項目成立開始,美國就將中國排除在外,所以目前還沒有中國的宇航員到過國際空間站。而現在,中國自己研發的空間站即將在2022年左右建成使用。而國際空間站即將面臨退役,到時候中國空間站有望成為唯一的空間站。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太空旅行也正在一步步向普通人靠近。

之前網上有一個段子:月薪三萬左右的可以選擇歐洲遊,月薪一萬左右的可以選擇中東遊,月薪三千左右的可以選擇郊遊,月薪一千左右的可以選擇夢遊。而全球已經有過至少七位富豪,通過支付超過2000萬美金,成功實現“太空遊”。丹尼斯·蒂託,曾經的NASA實驗室著名科學家,就是其中的一員。

亞馬遜 CEO 貝索斯在2016年宣佈,他的航天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在 2018 年開啟第一批太空旅行項目。這個項目可以讓 6 名乘客能同時進入太空艙內,進入離地 10 萬米左右的高度(還在大氣層內)。在太空艙與推進火箭分離後,乘客能體驗到幾分鐘的無重力飛行。

從發射衛星,到載人飛行,到太空行走,人類一步步邁出堅實的腳步,走出地球邁向宇宙。空間站的建立是我們探索宇宙的一大步,未來我們還會在月球、在火星建立我們的殖民地,走得更遠。

03

深海探索同樣重要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除了遙望星空,大海的秘密同樣吸引著我們去探索。大海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起源,而且地球的絕大部分被海洋覆蓋。地球的表面積是51000萬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積36100萬平方千米,有38箇中國這麼大,佔地球表面積的70.8%。

海底藏有許多的寶藏未能被我們開發。除了一些稀有的礦藏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天然氣水合物了。據估計,把人類已經用掉的和還沒有開發石油、煤、天然氣加在一起,還趕不上天然氣水合物中有機碳總含量的一半。在全球都在爆發能源危機的今天,如果能夠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將會是人類的福音。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人類已經幾乎踏遍了地球上的陸地,對於海洋,我們卻仍然知之甚少。因為相比探索太空,探索深海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人類在海底所承受的壓力遠遠大於在太空承受的壓力,在海底還可能存在許多神秘未知的生物。這些都成為人類探索海底世界的阻礙。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雖然前路困難重重,但是自古冒險都是與機遇並存的,所以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深海的腳步。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已可以突破7000米的深度深海潛水。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和太空空間站一樣,科學家們同樣在努力建設深海空間站。2017年1月,我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介紹,深海空間站計劃已經列入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而且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全面啟動。此前的蛟龍號可在水下停留12小時,只能容納3個人左右,而未來的深海空間站是千噸級的,可供幾十人在海底生活半個月甚至幾個月。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04

第三極教育認為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當人類踏遍陸地上的每一塊土地之後,就將會進入一個新的“航海時代”。太空和深海資源將會是未來國與國競爭的必爭之地。誰能先到達這些地方,誰的技術能先開發利用這些資源,誰就能搶佔先機。航天科技和深海探索必將會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以前問起孩子們長大了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如果孩子說希望成為醫生、律師,家長就會比較支持。而如果孩子說希望成為宇航員、科學家,大部分家長會一笑而過,認為不切實際。因為放眼整個世界,能成為宇航員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在未來,情況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隨著科技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大量重複性極高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醫生、律師的職業生涯在未來會變得越加艱難。相反,對於未知有著無限好奇,使得人類在需要探索、創新的工作崗位上能發揮光彩。所以未來律師、醫生可能越來越少,宇航員這樣的職業會越來越靠近我們的生活。

所以家長們,放眼於未來,轉變一下思路,深海和太空行業研究相關的工作都是未來的方向,說不定某天,你的孩子真能飛上天、下到海,成為宇航員、探索員等未來優秀人才。


“第三極教育體系“, 是一套向未來的、前沿的、系統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教育理念,立志用為萬千有志於幫助孩子適應未來、引領未來的家長服務。

關於第三極教育的詳細介紹,請點擊查閱

《第三極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