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主義的威力

1

這幾天,一個逆天的小朋友,寫出了一篇逆天的小作文。

作文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但足夠我們全體都反思我們的小時候為什麼那麼純(蠢)潔(笨)。

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

但是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時間的失去。

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是從我手中流逝了。

但是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

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在一直在獲取時間。

這簡直是一篇“時間相對論”。

人類大部分思想精華,或多或少都遵循著某種軌跡。

其中,一條便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先生,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估計也會在時空的某個角落裡笑得合不攏嘴。

2

康德式任性。

以責任和義務為出發點做事,這樣才能在相對繁雜的世界中獲得相對的自由。

只有擺脫掉奴隸的立場,以主人的心態去做事,你才能收穫驕傲感。

相對主義的威力

這話從那看到的,我已經忘記了,但就準備從這句話開始說起。

康德是誰,估計大家並不陌生,當然也不會特別熟悉。

在中學的政治課本上應該有過他的介紹,這個記不清楚了。

但記得很清楚的是,在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上,康德是一位劃時代的哲學家。

相對主義的威力

不用說什麼“物自體”還是“純粹理性”、“實踐理性”之類的概念,

他的最大價值是把哲學從“本體論”轉向了“認識論”。

就是說把“人的認知”提到了與本原相同的維度之上,人開始正式登上了哲學的舞臺。

相對主義的威力

開頭的那段話,其實放在這一兩年之前的世界上,基本上可以算是“真理般的存在”。

“責任、義務”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看來始終那麼道德與高大。

可能並不是因為它的普世價值,而在於它們直接把人推到了一個燈火輝煌的舞臺。

主人翁意識一下子爆棚,別說是“相對自由”了,

就算是“沒有了自由”,那本鞥的求偶展示慾望也會讓人自覺主動地戴上這頂被施加了“緊箍咒”的帽子。

相對主義的威力

3

好像這鋪墊又有點長了,已經不少小夥伴們提過委婉的建議了,讓我老老實實說“人話”。

可作為一個平仄音都分不太清楚的操著膠東普通話的普通人,我自覺並不可能說出來的“人話”讓每個人都聽懂。

“沒有這個責任,也沒有這個義務”,但同時我又深知自己並不是奴隸,

甚至都不能算作是自己的主人,但我卻並不缺乏驕傲感。

我不用提防康德老先生會突然出現敲打我的頭顱。

因為即便有時光機器,他老人家也不見得能精確定位到這個時間段和這座城市,

當然以他那種“責任和義務”也不會做如此有損慈眉善目形象的舉動。

相對主義的威力

我們的渺小可能比想象中更甚,以前“達則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

硬生生在財務自由的關口上被擋住了,現在基本只能“窮則獨善其身”了。

4

我堅定認同共產主義的理想,但我也非常靠譜地否認在有生之年看到此種理想的可能性。

我非常不婉轉圓滑地處理人際關係,卻不見得被多少人詬病品性惡劣。

我常常不含蓄地說話,甚至多用絕對性的詞語下點武斷的定義,不似傳統中溫良恭儉讓的書生模樣。

死磕自己,娛樂自己。

相對主義的威力

我從穩定富裕的傳統大組織裡逃離,投身扎入一無所知的“商業新邊疆探索之旅”中,也並不覺得自己多麼可笑和滑稽。

我是個傳統的農村孩子,也是個並不傳統的新時代移民。

我說的就是我的“人話”,它們就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藉著這胡言亂語的機會,向康德先生致敬,然後一塊想想:“我”是誰?

大家是否都做過真正平靜的“認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