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孟浩然之《歲暮歸南山》,因一句詩得罪玄宗被放還故鄉

孟浩然早年用世之心較強,四十歲時曾西遊長安應進士舉,然而落第,沒被朝廷器重,於是歸隱山林。這首詩就抒發了這種仕途失意後的失望、哀傷、自憐、自解的複雜感情。

唐詩欣賞:孟浩然之《歲暮歸南山》,因一句詩得罪玄宗被放還故鄉

《歲暮歸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註釋】

1、北闕:指朝廷奏事處。

2、敝廬:破舊的居所。

3、古人疏:老朋友因之疏遠。

4、青陽:春天。

5、永懷:鬱於胸懷而不去。

唐詩欣賞:孟浩然之《歲暮歸南山》,因一句詩得罪玄宗被放還故鄉

【賞析】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私邀至內署,適逢唐玄宗至,孟浩然於慌亂間躲入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索其詩,孟浩然於是誦讀了此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道:“卿不求仕途,而朕未曾棄卿,奈何誣我!可見此詩儘管寫得婉曲含蓄,其弦外之音還是一聞即知,結果,孟浩然被放歸襄陽。

唐詩欣賞:孟浩然之《歲暮歸南山》,因一句詩得罪玄宗被放還故鄉

起首二句記事,敘述停止向朝廷上書求仕進,歸隱南山破舊的家居處。三、四句是回述自己不得志的緣由,說所以被明主拋棄,是因為自己不才,身體多病,所以與朋友來往也稀疏了,字字包含著悲傷,失意卻又自我疏解的複雜心緒。仕途渺茫,而鬢髮已白,又是新的一年到來了。“催”、“逼”二字生動的展現了詩人對年華虛度而功名難就的憂慮焦急和無能為力。他滿懷不可排解的苦悶而夜不能寐,見得窗外松樹月夜,一片空虛。其中“虛”字使情景渾一,那迷濛空寂的夜景,與落寞惆悵的心緒融匯在一起。

全詩層層輾轉表達,句句語涉數意,構成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