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全詩猶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詩人綦毋潛創作的五言古詩。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迴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流露輕鬆舒適之感。

唐詩欣賞: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全詩猶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

《春泛若耶溪》

唐代: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唐詩欣賞: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全詩猶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

【註釋】

1、“幽意”句:意思是歸隱山林的念頭一直未曾斷絕。

2、隨所偶:隨遇而安,聽憑自然。

3、“際夜”句:指入夜之際,小舟已經轉向西南山谷。

4、南鬥:即鬥宿,位於北斗的南邊,故稱南鬥。

5、潭煙:水上霧氣。

6、“生事”句:指世事渺茫,前途不見,我寧願做一個溪邊垂釣的隱者。

唐詩欣賞: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全詩猶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

【賞析】

這是一首雪春夜泛舟若耶溪的詩,若耶溪在今天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當年浣紗處。

開篇兩句以“幽意”兩字點出了全詩的主題,是幽居獨處,隨遇而安的意趣。因此,泛舟夜遊,隨水漂流,轉西壑而望南鬥,舟移景換,見水上霧煙濃密,舟向前而覺月向後。在這樣幽靜、清雅、迷濛的環境中,詩人感到世事茫茫無窮盡,願作若耶溪邊持杆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詩緊扣題目中的“泛”字,在夜色曲折迴環的扁舟進行中,沿岸的景物猶如一幅幅圖畫在詩人與讀者眼前緩緩流淌而過,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迷濛流動,幽靜美麗,令人心馳神往。全詩清麗幽秀,傳達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