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被逼辭職,別讓家長和老師成爲對立面

熱點背景:

老師和學生家長的關係一直是難解之題。以前,家長是誠懇的要求老師,孩子調皮,就打一頓,學生被老師踹一腳,打一下也是常有的事,雙方都認為是“為了孩子好”,“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原則一直被奉為圭臬。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孩子成了“寶貝疙瘩”,打不得罵不得,遇到調皮的孩子,老師更是束手無策,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卻愈發強烈。對於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一個是不敢管,一個是埋怨不管,老師和家長的矛盾日漸凸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微信工作群成為家校溝通的新渠道,在家長群裡通報學生成績、平時表現也是常態,如何既能保證家長對孩子情況的全面瞭解,又能讓家長在課後配合好老師,考驗的是新形勢下家校的溝通技巧、尋找解決家校矛盾的平衡點。

因為學生教育和管理問題,家長狀告老師已不是個案,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老師被推上“被告席”,有的因恐懼無法正常授課,有的甚至無奈辭職。家長也是覺得有些老師對待學生有違師德,不夠盡心。老師的無奈,家長的委屈,暴露出老師和家長正走向對立面,如何調和兩者的矛盾,緩解彼此的關係,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方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各界人士的關注焦點。

熱點預測:

河南駐馬店西平縣小學四年級老師的一封辭職信“火”了。寫信的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在被家長威脅要“登門道歉”否則就“到教育局反映”的情況下,老師憤而辭職。對此,你怎麼看?

中公解析:

火了的辭職信流露出老師的心酸和無奈。老師對學生的成績和照片沒有進行精細化處理,比如對姓名打馬賽克或者模糊化處理,導致學生家長認為學生尊嚴受損,要求老師登門道歉。

一方面,老師滿腹委屈,老師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好,成績出來,向家長如實通告,是老師的責任,用曝光的形式倒逼學生“知恥而後勇”,激勵學生提升學習成績。老師工作繁重,備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沒有時間對照片進行精細化處理。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老師處理此事的確存在一些不妥“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老師對學生缺乏尊重,沒有考慮到對學生自尊心帶來的傷害。新時代下,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能力、溝通技巧不足,很多老師還是停留“一切為了孩子好”的80年代。“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思想在新時代已不適用。老師們要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溝通方法,尊重學生是前提,在群裡可以只公佈成績優秀的成績,其他人的可以和家長單獨私聊,老師除了關注學生成績外,也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學生的不良情緒,避免學生傷害身體的事情的發生。

另一方面,家長們權利意識的覺醒,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更加愛護,家長的榮譽感越來越強,面老師處理孩子學習問題也愈發敏感。一言不合和老師互懟,甚至是“威脅”狀告老師的情況時有發生。家長愛護孩子、維護權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應適可而止,不要“玻璃心”更不應亂用監督權,動不動就要上告教育局,傷害了老師的主動作為的積極性,老師們產生畏懼心理,無法正常管理學生,甚至會採用放棄學生、對學生的問題視而不見的極端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對孩子負有言傳身教的責任,如果家長都不尊重老師,那怎麼讓孩子尊重老師呢?

學生心理素質欠佳,離家出走、自殘、甚至自殺的也是常有報道,家長們還是要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心理建設上,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榮譽觀,直面困難和挫折。

班主任被逼辭職,別讓家長和老師成為對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