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里!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自古書家大多是在興之所至,情如潮湧的衝擊中才得以激發潛能,創作出一幅又一幅傳世神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偉大的書法家是如何與境遇共生共存,通過情感抵達藝術的高峰。 1.悲憤之情——顏真卿

《祭侄文稿》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真卿得知愛侄顏季明殺身成仁後,感到心如刀絞,下筆之時情如潮湧,一瀉千里,以至於常常寫至枯筆,更加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

2.悔恨之情——王獻之

《奉對帖》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被迫與妻子離婚,娶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這封寫給原配郗道茂的信寫的如此悲慘,王獻之篤信道教,臨終的時候,要寫上奏玉皇的表章,懺悔一生過錯,王獻之回答說: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3.愛慕之情——杜牧

《張好好詩並序》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當年杜牧與湖州名妓張好好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一見鍾情,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無奈造化弄人,張好好最終嫁作他人婦,杜牧亦輾轉多年在長安去世,只留下了這一紙曾經銘心刻骨的相思。

4.惆悵之情——蘇軾

《黃州寒食帖》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篇寫得蒼涼多情,訴盡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境下有感而出,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恰如這位全才人傑的凜然自白。

5.敬仰之情——趙孟頫

《蘭亭十三跋》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該跋是趙孟頫57歲時,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書於《蘭亭序帖》後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於帖後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題跋內容很多,其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是趙孟頫對書法的名言。

6.狂喜之情——米芾

《珊瑚帖》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此帖充滿著收得名畫寶物的狂喜之情,線條流走跌宕,神采飛揚。寫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筆畫,繼而米芾突然以畫代筆,似乎還不盡興,再補之一詩"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蒙恩預名錶,愧無五色筆頭花。"愉悅之情,躍然紙上,米顛的隨心所欲更是猝不及防,可愛得緊。

7.悲傷之情——王獻之

《不謂帖》

人的七情六慾,全寫進了這些書法裡!

此帖首行有“不謂”一詞,故名。不謂,猶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為: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我是坐視其滅盡,這使我悲傷到了極點。賴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話,此函難成。

全帖在向對方訴說因其家門不幸所帶來的巨大悲傷,故用詞遣句極為悲慼,而且是反覆傾訴自己內心的哀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