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字輩

家譜——字輩

為區分一族眾人之間的長幼、尊卑,表白宗族裡世系血統順序,專門選用全族共行的輩份文字,這就是字輩譜。家譜中,家族遷居(開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嚴格分明。許多家族,都實行名字排行制(古稱"昭穆"),俗稱"排輩份"。即在同一輩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須用某個統一規定的單字起頭,再與其他單字結合成名或字,以示區別。它是一個家族傳代的字憑,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區別同輩中的年齡次序,"排輩份"之外還要"排號"。

字輩命名是我國重要的一種取名方式,也是我國姓名文化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根據初步研究,我國以字輩命名的文化現象起源很早。東晉南北朝時,一些文化優越的大族子弟就竟相以字輩命名。當時的命名方式,有些是兄弟共享某些漢字作為名字的偏旁,有些是同輩人中分別使用某些相近的字作為輩份的標誌。顯然,這些都已具備了字輩的性質。當時所用的字輩不太嚴格,還沒有形成像後來那樣嚴格按照「字輩詩」命名的習俗。但是,作為我國字輩取名習俗的發端,其歷史是應該一直追溯到這裡的。

家譜——字輩

字輩的形成。字輩,表示家族輩份的字,俗稱派。其意均為修身齊農。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起源於宋朝,《譜牒學研究》中記載:宋太宗趙匡胤立了13個"範字"——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這恐怕是我國最早的輩字,字輩,是人們按倫理道德取名的一個規則。多在職入學時家長請先生按輩字給孩子改個學名,即大名。中國古老的姓氏字輩的規矩真的很有用,散落五湖四海的家鄉人一旦論起字輩來,關係可以絲毫不亂。字輩,它是各族祠堂的產物,或集體創作;或名人所筆,族門出個相公、舉人什麼的,往往為家族立派、續派;也有皇帝賜封的,孔族字輩就是明清兩朝皇帝賜定。那是當今全國統一得最好的字輩。

我國較為嚴格和系統的字輩取名習俗大概完善於宗族制度高度發達的宋元以後。由於宗族制度高度發達,各地同姓人之間的聯繫也逐漸密切。為了便於區分長幼尊軍和在交往時便於稱呼,一些家族率先在修譜時採用了編定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詩或七言詩,族人命名時按輩份高低依次選用一字的「字輩詩」命名方式。由於這種方式的確可以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因此使迅速流傳開來,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取名方式。

家譜——字輩

家譜字輩是一個家族的簡單而比較系統的證明,字輩,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長可短:長則五六十字,短則十多字,一般為二三十字。它雖說帶封建宗族色彩,然而從文學角度來看,卻是絢麗多姿的詩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譜,輩字就是族譜的確良核心和紐帶帶。同一個姓氏,有不同的族譜,或字節輩。

我國古代使用字輩譜的家族和姓氏十分普遍。因此,一些影響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過名人的家族所使用的字輩譜也就隨其家族的聲譽而廣泛傳播。古代人按字輩取名時所用的字輩譜,一般是由祖宗或飽學之士選定的,大多數譜系都含有忠孝傳家、寧國安邦、克勤克儉、光大家業等內容,也有一些字輩譜是按陰陽五行編定的。

近現代以來,由於人們取名的手段越來越豐富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採用字輩取名的人除在較為落後的農村以外,大部分姓氏和家族都不再使用了。只是在近年來,隨著旅居世界各地的華人歸國尋根熱的興起,一些地方的姓氏也編修了新家譜,修或續了新的字輩譜。這些在新形勢下編定的字輩譜,儘管採用了傳統的形式和方法,但在內容上突出了「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等時代特色。字輩譜在頌揚祖宗功德、勸勵子孫的同時,又加入了「民主」、「和平」、「進步」等新內容,體現了愛國愛家的新思想。由此可見,字輩譜作為我國姓名文化中一種古老的取名方式,也在煥發著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