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雄安新区建设工地打工的白洋淀人的故事

一个在雄安新区建设工地打工的白洋淀人的故事

可蘸春雨染雄安

刘卫宁(安新人)

不经意间,我在雄安市民中心工地打工的日子已经接进了尾声。

从正月开始,每天寒风伴我上班,星斗陪我回家,忙碌、劳累却也充实。经过两个月的磨练,我早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无论是雨是雪还是明朗的艳阳天,汗水总在浸润着身体的温度,身体的温度总在感染着手中的锹柄镐把,锹柄镐把会把这种温度传递给水泥砂石,当工地的一切都有了温度时,雄安新区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就悄悄地来了。

这项从去年冬天开始的工程,为浇筑地下管廊大动土方,为焊接主题钢架构火花四溅。工人们整日与砂石为伍,钢铁作伴,如不是太有浪漫情怀的人,很难在其中找到诗意。那时候人们只顾埋头苦干,很少去静下心来找一些与春天和鲜花相关联的感觉。连身在其中的我自己,也是在某一天才混沌初开般地发现,在悄然而至的春风里,这个工地骤然间变得很美。

雄安市民中心建设工地,每天一个模样,变得飞快,速度惊人。也许只是低头掘了一锹土垒了一块砖后,抬起头来擦汗的功夫,就会发现身边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如一朵含苞的花儿,在你回眸顾盼之际,已经悄悄地绽放了。是的,雄安就是一朵刚刚绽放的花。这朵花是绽放在养育我几十年的土地上的,所以我无比欣喜,倍加钟爱。

市民中心的主体办公楼已经巍然耸立,虽不是很高,却尽显传统的古朴典雅和现代的高端大气。模块化的企业临时办公区在人们惊诧的目光里落地生根,作为没见过大世面的我曾经惊叹:原来房子还可以这样建?!然后,绿地如水流一样漫延围绕于楼宇之间,树木花儿小草们也婷婷袅袅地来了,身边的一切骤然变的那么美。这种美是我们亲手创造的,所以更觉得亲切。劳动间歇时我们掏出手机,想拍下这满目的琳琅,有时候这种欲望来得很急切,甚至来不及擦拭一下沾在手机镜头上的灰尘。

前几天,我曾参加铺设绿地草坪的工作,用铁锹铁耙把翻松过的黄土平整后,打开整卷的草皮铺上去,然后浇水,只需几天,草皮就会在这陌生的黄土上生根发芽,然后与之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早上还是平坦的黄土地,中午时已是满目葱茏,绿意可人,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或许是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太久,这变化这感觉来的太快,快到自己都不敢相信,快到不由得不脱口赞叹:我们的雄安,已经和春天一起来了!

是的,我们的雄安,已经和春天一起来了。

国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区的日子是去年的4月1日,自那天起作为本地居民的我们除了兴奋,还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太多的猜想,甚至在梦里都在臆想未来生活的样子。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我们急切想看到规划出台,急切想看到未来的美好,等到近乎煎熬。2018年4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终于批复了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于是我们再一次兴奋了。

翻开日历发现,2017年4月1日,是农历三月初五,2018年的4月20日,也是农历三月初五。在农村,人们的生日历来以农历记载,过生日也多以农历生日为准,所以我说,雄安规划的批复,就是在雄安新区一周岁生日这天发布出来的。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一种中国传统和人情味儿都很浓的用心安排。2018年的4月20日是中国农历中的谷雨,谷雨是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在这十五天里,必定会有或大或小的雨水飘落,无声润物,滋养正在拔节的庄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场雨果然来了,就在雄安新区规划得到批复的第二天——4月21日。有微凉的春风相伴,从开始的淅淅沥沥清清浅浅,到密密麻麻雨丝成帘,把每一个积有灰尘角落洗刷干净,把一丝清爽送到每个人焦躁抑或平静的心里。

这雨,果然是一场好雨。这一天因为下雨,我没去上班,想在电脑前弄一些文字,却总也坐不安稳。因为兴奋到不能平复的心情似乎在鼓动我出去淋雨,找一些关于文字的感觉,想到前段时间的感冒刚走,还是强迫自己坐了下来,但是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飞了。“谷雨麦怀胎”,想想地里的麦子正在雨中拔节,继续编织我丰衣足食的梦就很欣慰,想想我的土地不久后会变成新区的建筑就很不舍,想想自己会变成未来的新区人就很兴奋。再想想自己工作了两个月的市民中心工地,崭新的楼宇在雨中洗却灰尘更显清奇,新植的树木在雨中亭亭玉立,新开的花儿在雨中倍加清丽。还有那新来的草坪,因为这一场雨,会毫无悬念地植根于雄安大地了。

新区规划批复了,一幅长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幅浓墨重彩的《千年雄安》即将落笔,这场好雨,应该就是为这幅写意千年的中国画研墨调彩而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