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不起!不敢給你一個無憂童年,怕欠你一個美好未來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寶寶的好習慣(ID:bbdhxg)你用發脾氣阻止孩子發脾氣? 你想培養孩子好習慣卻無從下手?關注寶寶的好習慣,給你親子的好方案!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成為一代又一代家長的共識,也影響了一茬又一茬孩子的童年。

儘管多年來,政策禁止超前教育,媒體及教育專家在不遺餘力地呼籲家長“尊重教育規律,不要搶跑”。

但“提前學”的亂象,依舊難以阻止,反而愈演愈烈。

1

本週,教育部的一紙《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家長的圍觀。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其中,最飽受家長爭議的莫過於兩點:

  • 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 社會培訓機構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禁令的背後,雖反映出我國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也揭露了一個現象:

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

面對教育部的最新《通知》,部分網友紛紛叫好,認為:幼兒園就應該有幼兒園的樣子。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擔心:要是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咋辦?!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還有部分網友憂愁著,孩子上了小學,要是跟不上了可咋整?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一時之間,支持與擔憂,充斥著整個家長群。

2

家住青島的孫女士,看著網上各種打著名師班底旗號的幼小銜接班,一籌莫展。

準備給5歲小女兒報班的她,此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此前,孫女士一直信奉快樂教育的理念,她希望女兒的童年,能過得更開心快樂些。

然而,一次參加幼兒語言公開課的經歷,卻讓她開始質疑之前的想法。

公開課上,當老師問到“ang eng ing ong”有什麼共同點時,很多同學都舉了手。

老師邀請了一位學生回答,那個女孩很從容地說:“它們都是後鼻韻母”。話音剛落,臺下有不少孩子也紛紛點頭。

老師對此感到很吃驚:“咦?我還沒教呢,你們就會了?”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孫女士回憶起這個場景,依舊非常無奈:“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女兒的表情一下子就變了,我能感覺到她很失落……”

說實話,幼小銜接班一年學費就高達4萬元,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可每次看到家長很早就把孩子接走去補課,班裡就剩幾個人,孫女士就會覺得她的“快樂童年觀”快要堅持不住了,內心只剩下無比的慌亂。

作為家長,我們何嘗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幸福的、值得回憶的美好童年?

孫女士感概道“想想我們小時候多快樂啊,上幼兒園就是唱唱跳跳做遊戲。不像現在,感覺一切都是為了學習。”

可是,如果我們給孩子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誰又敢保證他們還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明明知道終點還沒到,但卻能明顯聽到別人的腳步聲已經在很遠的前方。你說我能不慌嗎……”

孫女士嘆了口氣,默默地加入了報班行列。

其實,推動銜接班發展的,是家長們那顆焦慮的心:搶跑的焦慮,不搶跑的更焦慮。

而這種焦慮,往往來自於比較。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3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就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發文了:

  • 2011年,教育部明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 2012年,教育部提出幼兒園需禁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

  • 2017年,中國中央辦公廳要求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

儘管有關部門多次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各地也陸續出臺相關措施,可“幼升小”的焦慮依舊以不同形式存在著:幼小銜接班只是其中一種。拼音識字、口算心算、國際音標各種課程,在培訓機構裡已十分常見。

然而,讓家長們意想不到的是:超前教育,搞不好會弄巧成拙。

不少老師坦言,他們其實並不太希望孩子在上小學前,提前學太多。

有老師表示:“很多孩子提前學過之後,上課經常注意力不集中。這對於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对不起!不敢给你一个无忧童年,怕欠你一个美好未来

“三年級現象”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何為“三年級現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解釋道:

在幼兒園階段學了一些知識、進小學時測試分數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級成績開始下滑;

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兒園遊戲玩得很充分的孩子,各方面的個性與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到了三年級,成績開始超過一年級時考試比他考得好的那些孩子。

提前學了小學知識,卻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成績明顯下滑!

這恐怕不是家長們所期望的。

崔永元曾說:“在所有人生模式中,為了未來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向後推延,實際上是取消了幸福。”

如果提前教育,反而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壞習慣,那父母們為了所謂的“美好未來”,而犧牲孩子成長黃金期的“現在”,就太不值得了。

不但歡樂無憂的童年沒有了,就連原本追求的好成績也不見蹤影,這難道不是一種得不償失嗎?

4

拿什麼拯救你,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或許,我們可以從成功的例子上,找到一些線索。

北京米未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奇葩說》主持人馬東曾在採訪中說道:

“所有的規劃都是徒勞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父親(馬季)給我規劃了好多東西,我覺得沒有一件能夠實現,他沒有規劃的東西或者嚴格禁止我做的事情,到最後因為遺傳的力量或者其他的什麼原因,反而在我身上實現了。”

也就是說,家長規定好的道路,實際上孩子不一定能往家長要的方向走。

的確,在教育的路途上,逼孩子一把,有可能讓他變得更優秀。

但是,在督促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該如何兼顧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塑造孩子健康人格?

這恐怕才是每個家長要面臨的考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