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辨析议论文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高中语文:辨析议论文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记叙作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与议论文中都会出现,但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有很大的不同。

一、选材有异

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在内容方面不同是由各自的文体特点决定的。记叙文讲究的是以情动人,往往以小见大,记叙小人物小事件,表现深刻的思想或某种情感。因此,记叙文中的记叙内容应出自作者身边,来自生活,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写得真实,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巴金的《小狗包弟》等,都是通过凡人琐事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深刻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恰恰相反,是用作论据的材料,因此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显然,小人物小事件在这点上会显得分量不够。因此,议论文中的记叙(论据)往往是来自阅读和见闻,要写名人大事或经典箴言。比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就用了经典名作《水浒》《红楼梦》和古代文学大师韩愈、苏轼等锤炼文句的材料;施东向在《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中,谈材料的准确性时则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在这方面的严谨作风为例。这些文章都是通过记叙名人之事支持作者的观点,让我们感受到名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平常之人,进而自然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由此可见,记叙文中的记叙选材要小——要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大——要大到甚至是尽人皆知。

二、语言风格不同

众所周知,记叙文的语言风格与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语言风格多变:有的朴实无华,却真挚动人;有的浪漫生动,还天马行空;有的清新自然,也优雅迷人……但是,记叙文的语言风格不管属于哪种,其共性都是生动、形象、具体。例如,2009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我们再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为重要的是,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根本挤不到前面去,而站在后面则根本看不见。当时,我急得直嚷嚷。见此情景,母亲迅速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时兴奋,喊道:“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调整了一下身体。马上,我就能完完全全地看见了。那时,我没有多想,只知道看那我并不能看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回忆起我的童年,我才明白那晚我之所以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而母亲则一直踮着脚尖,而且还是整整踮了一个晚上,并且她看到的只是别人的后背。

这段文字正是因为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包括原因、结果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读来才特别真实感人。

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概括。因此,较之于记叙文,议论文中的记叙风格就显得比较单一。总的来说,议论文中的记叙应以短小精悍为主。因为,议论文中的记叙如果太过华丽和冗长,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弊端。总之,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概括性。《报任安书》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议论文中使用记叙的经典范例。这段话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只用寥寥几句,就列举了七八个事例,而且是只取能论证论点的部分点到为止——这就是议论文中的叙事风格。

三、所处位置不同

记叙文中,记叙是为展示人物形象,或演绎事件的过程,之前不需要提出某个观点或解释某个道理,记叙要贯穿全文。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论点服务,用来证明所提观点的成立,因此一般紧随论点。例如,《六国论》就是一开篇便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然后才开始用记叙论证。当然,议论文中的记叙也可以放在论点之前。例如,《过秦论》就是先阐述事实,然后才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综上所述,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贯穿全文,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只出现在论点的前面或后面。

四、主次有差异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记叙是构成整篇文章的主要部分,议论、抒情等只能作为点睛之笔存在于段尾或章末。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唐弢的《琐忆》等都是以记叙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表现中心思想。议论文则不同,议论文中的记叙虽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树立的观点需要论据支持,否则不仅观点会失去依托,而且文章也会很枯燥,但议论文中的记叙必须精短准确且有针对性。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记叙就只是用来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以说服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