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將西北的河西、隴右兩鎮精銳東調平亂,吐蕃趁機大舉入侵,佔領了唐朝西北大片領土,此地百萬唐人淪入吐蕃統治之下,稱為"落蕃人",處境悲慘。

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在吐蕃統治下的河西地區,吐蕃人也任用一些漢人,擔任低級官吏,負責管理當地的漢人。其中,沙州是一個漢人聚集的城市,當地大族張氏,世代任職漢人都督。唐宣宗時,張議潮從父親那裡繼承了這一職位,他看到吐蕃正在走向衰亡,就暗中積蓄力量,準備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統治,迴歸大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張議潮帶領沙州漢人發動起義,一舉驅逐當地吐蕃駐軍,又經過十餘年的戰鬥,攻克了吐蕃在河西的統治中心涼州。

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張議潮起義控制沙州後,便派遣使者與唐朝中央取得聯繫。他先後被封為沙州防禦使,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張議潮率領的河西歸義軍,勢力達到鼎盛時期,直接控制範圍包括沙州、瓜州、肅州、甘州、伊州和涼州六州,其他諸多州縣則處於回鶻、党項、龍家等部族割據狀態。此時,張議潮的志向是恢復唐朝當年的"河西節度使"建制,徹底掃平河西割據勢力,重現盛唐的輝煌。

不料,唐朝卻開始猜忌張議潮和歸義軍。朝廷認為歸義軍勢力過大是一種威脅,決定對其採取限制措施。

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首先,朝廷下令歸義軍退出剛剛收復不久的涼州,設置涼州節度使,從山東天平軍調兵八千人鎮守涼州,名義上是防備吐蕃殘餘勢力,實際上是防範歸義軍。隨後,唐朝又下詔將歸義軍的轄區從十一州縮小為五個州。

此外,唐朝對於剛從吐蕃奴役下襬脫出來的漢人十分不信任。在吐蕃崩潰之時,曾有大批漢人奴隸群起反抗,這些人被稱為"溫末人",他們成立了強大的武裝團體,為歸義軍恢復西北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他們由於被長期奴化,文化習俗很大程度上吐蕃化了,因而被唐朝視為異類而排斥。

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張議潮希望朝廷能接納這些人,恢復對西北的治理。他上書朝廷指出:這些被朝廷排斥的溫末人其實原本是唐朝西北戍邊將士的後裔,只是在安史之亂後淪入吐蕃被吐蕃化,朝廷如果能誠心接納他們,他們就可以迴歸漢人身份,唐朝也就可以恢復盛唐時期對西北的統治。

但是,唐朝朝廷對於仍保持漢人習俗的張議潮本人和歸義軍都非常不信任,對於那些已經吐蕃化的漢人就更不能接受了。朝廷對於溫末人的排斥,最終導致其與朝廷為敵,最後涼州也落入了溫末和吐蕃的聯盟之手。

而朝廷為了進一步削弱歸義軍,又下令張議潮召入朝,張議潮為表示對朝廷絕無二心,只得入朝為官,令侄兒張淮深繼續統領歸義軍。而唐朝為了削弱張淮深對歸義軍的領導力,竟長期拒絕發給他歸義軍節度使印信。

唐朝最後名將,擊敗吐蕃收復西北失地,遭朝廷猜忌抑鬱而死

入朝的張議潮最終在長安鬱鬱而終。之後,歸義軍內部發生索勳之亂,張淮深被殺,歸義軍勢力大衰,各處城池紛紛落入回鶻、龍家等部族之手。歸義軍勢力僅限於瓜、沙二州,徹底失去了統一河西的機會。而此時的唐朝,也走向了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