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16日,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鄧寶珊代表總司令傅作義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會面商談和平,雙方於21日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22日傅作義在協議上簽字。22日,北平傅作義所部25萬守軍按協議陸續撤出市區,準備接受解放軍改編。31日,解放軍和平入城,平津戰役結束。至此,中國共產黨控制了華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區。它創造的解放國民黨軍隊的"北平方式"成為後來解放湖南、四川、新疆、雲南的範例;它使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於戰火完整地保存下來,為新中國的定都奠定了基礎。

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北平解放

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北平和平解放”的一大功臣,紅色特工閻又文。

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閻又文

閻又文,男,山西省萬榮縣榮河鎮人。1936年,就讀於山西大學法學院。1938年,在傅作義部隊的我黨地下黨員潘紀文經長時間觀察閻又文後將其秘密發展為中共地下黨員。1939年11月在延安七里鋪訓練班第二期結業後,被中共西北局社會部安排到國民黨西北軍閥馬鴻逵部隊。尋機轉入晉軍傅作義部。閻又文與傅作義是山西榮河同鄉,逐步取得傅的信任後,在傅作義處擔任文書,秘書。升任少將新聞處長、奮鬥日報社長、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工處副處長。 1939年下半年,國民黨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傅作義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共產黨的政工幹部被"禮送出境"。由於事出緊急,黨組織來不及做出妥當安排,閻又文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1946年春節后王玉接受上級交派的任務:到傅作義部隊中去找一個叫閻又文的地下工作者。至此黨組織和已經失去聯繫近7年閻又文建立起絕密單線聯繫。

傅作義主持的軍事、政治會議,都由閻又文負責記錄,傅作義的重要電報、文件及講稿都由閻又文起草。傅作義曾對周圍的人說:"只有又文寫出的東西和我的思想吻合,他用的語言和我想要說的一樣。"傅作義不會想到,竟然是一位中共地下黨員成了最瞭解他想法的人。 閻又文和王玉在布店裡先後密談了幾次,把傅作義的軍事實力、作戰計劃、師以上將領的情況以及傅和蔣的矛盾作了詳細的講述。閻又文特別提到,傅作義已經被拉到了蔣介石的內戰戰車上,他的部隊很可能會進攻綏東解放區。 王玉找到駐紮在綏東豐鎮的華北野戰軍某部,但接待王玉的部隊領導聽後,卻搖著頭說:"你這個材料對傅作義的軍事力量估計得太高了。" 果然,1946年6月間,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綏東戰役開始,傅部相繼佔領了集寧、豐鎮、陽高、張家口等地。 時任中央社會部部長、人稱"龍潭三傑"之一的李克農曾語氣沉重地總結:華北戰場初期失利,敗就敗在對情報不夠重視。 不過,在戰役後期,華北野戰軍避其鋒芒,戰略撤退,並沒有與傅作義部隊發生大規模戰鬥。若干年後,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這樣評價:閻又文的情報,對我華北野戰軍免受更大的損失起了重要作用。 "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啊!"1946年9月初攻佔卓資山,17日攻佔集寧,19日攻佔豐鎮,矛頭直指我黨在華北地區佔領的最大城市張家口……綏東戰役的節節"勝利",讓傅作義部隊大有"橫掃千軍"的氣勢,驕橫不可一世。

此時的傅作義,也對這些戰果喜不自勝,他找來自己的"筆桿子"閻又文,交代寫一封致毛澤東的公開信,要"長自己的志氣,滅共黨的威風,同時也給蔣公和美國人顯示我們的態度"。 寫還是不寫?閻又文只好請王玉向中央請示。閻又文把自己的難題告知王玉,王玉如實向延安進行了彙報。這一次,閻又文得到了周恩來的直接指示:這封信要寫,而且要罵得狠一些,要讓傅作義和他的官兵興高采烈,得意忘形,讓我們的指戰員看後,在戰場上恨不能把敵人一口吃掉。 9月20日,傅作義部隊機關報《奮鬥日報》刊登了《致毛澤東公開電》,第二天,國民黨南京《中央日報》全文轉載,大字標題:

傅作義電勸毛澤東

希接受教訓 放下武器

參加政府 促進憲政

文章捉刀者閻又文施展開文筆才華,把這篇傅作義致毛澤東的"檄文"寫得洋洋灑灑。文章言語犀利,字裡行間極盡譏諷、嘲笑、挖苦之能事。 其實公開信著筆之前,已經通過周恩來得到了毛澤東的首肯。毛澤東確實對那篇文章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鄧寶珊到西柏坡拜會毛澤東,閻又文隨行。 傅作義見到毛澤東,向毛澤東說:"我有罪。"毛澤東說:"你辦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隨後,有人引見了傅作義身後的閻又文。毛澤東笑著說:"閻又文,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啊!"

1949年1月,解放軍一舉攻克天津,切斷了傅作義海上逃跑路線。10日,閻又文接到王玉指示:瞭解傅作義動向。組織很快從王玉處得知傅作義設計的三條道路:一、南逃會蔣;二、往西投靠馬家軍;三、固守北平,繼續頑抗。究竟傾向哪一條路,決心難下。於是,閻又文力勸傅,我部非蔣嫡系,投靠蔣絕非上策,如今丟掉整個華北,老蔣怎能放過你。與馬會和,如今整個北平被共軍百萬大軍包圍,所以此路不通。第三條道路更不可採納。如果對抗共軍,北平文化古城將遭到毀滅性破壞,你將成千古罪人。最終,閻又文指出第四條道路--跟共產黨談判。

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閻又文

根據黨的指示,閻又文對傅作義展開大力度攻心工作--爭取傅作義起義。後來,閻又文曾代表傅作義與中共和談。1949年1月22日下午6時30分,閻又文以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工處副處長的身份,正式宣佈北平和平協議和傅作義的文告。新中國成立後,閻又文成為水利部部長傅作義的辦公廳主任。1961年,閻又文調農業部。1962年9月25日,閻又文因患食道癌去世,年僅48歲,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碑文:"閻又文同志,山西省萬榮縣人,生於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中國共產黨黨員……閻又文同志,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這段碑文,有幾處措辭讓人頗費思量:既為共產黨員,按常理該寫明參加革命時間和入黨時間,但碑文中沒有。

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與妻子合照

閻又文臨終前囑咐妻子丁宴秋"有事情找組織"。周恩來敬贈輓聯"閻又文委員千古"、薄一波的輓聯是"閻又文同志千古"。《人民日報》發表簡短訃告。農業部撰寫碑文:"閻又文同志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中國共產黨黨員……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在閻又文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身份一直都是家人解不開的謎團,這也直接導致了家人在入黨、提幹時的政審問題上不通過。政審的結論一般不向當事人透露,閻家人並不瞭解內情。直到老六在部隊申請入黨,部隊多次向農業部發函外調政審,卻仍然找不到清晰的答案,得到的回答都是"閻又文同志歷史問題不清楚"。 閻家子女找到統戰部。國民黨起義軍官的檔案應該都在這裡,可是,統戰部的名冊中居然查不到閻又文的名字。

真正的幕後英雄,到死家人都不知道真實身份!多年之後被正名!

家人合影

直到1993年,閻家子女對父親身份的謎團猜得到解開,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光人遇到了曾經的同事、同樣是老地下工作者的王玉,聊天中談及閻又文後人。沒想到王玉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劉光人回憶,王玉先是長嘆一聲,然後對他說:"已經40多年了,閻又文應該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幫我聯繫到閻又文的子女。" 王玉揭開的謎底證明了劉光人的猜測:閻又文是我黨深度潛伏的隱蔽戰士。而王玉,就是和閻又文絕密單線聯繫的聯繫人。

羅青長於1997年7月10日專門在《北京日報》發表《丹心一片照後人》,為閻又文正名。

在文章結尾,羅青長飽含深情地寫道:"閻又文才華出眾,文筆鋒銳,行必踏實,事繁勿慌,和若春風,外圓內方。我借毛主席的《詠梅》詞懷念他'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向那些幕後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