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給孩子找伯樂的小總結

作為家長,在孩子提出學習音樂的訴求時,在欣喜孩子還對藝術的渴望的同時問題又來了,學什麼樣的樂器,找什麼樣的老師,在什麼類型的培訓班學等一系列問題迎面而來。

“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給孩子找伯樂的小總結

關於學什麼樂器和在哪學的問題並不難,針對孩子的興趣和所住家庭位置進行擇優選擇即可,最大的問題就是找老師了。

目前家長給孩子找老師學音樂不外乎有兩種現象:一、認為孩子還沒定性,也許是一時興起,所以先隨便找一個老師教。二、找老師就要找最好的,專攻大型培訓機構,找課費最貴的老師,一心要把孩子培養成才。

“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給孩子找伯樂的小總結

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於家長的想法我們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也希望家長能夠抱著理性的態度幫助孩子去做選擇和引導,對學習以外的事情孩子肯定是不懂的,不能憑孩子對老師的喜好來選擇,要注重更多的是這個老師的專業水平,是否可以教書育人

我們先來說一下教書育人方面,可能會有部分相關專業的老師會有不同意見:“我僅僅是一名鋼琴/吉他/鼓老師,一週見這個孩子也就一次45分鐘,教書育人也太強求了點吧。”

無論是文化課老師還是藝術課老師,既然賦予“教師”這個名號,就帶有“育人”的職責。《三字經》裡說“教不嚴,師之惰”,藝術,能夠傳遞孩子的其實更多,專注力,創造性,堅韌性,氣質的塑造,內涵的培養……這一系列都是藝術可以帶給孩子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

那麼,如何瞭解您找的老師是否具備這項能力就需要家長全方面和這位老師溝通,聽她教課的經歷,聽孩子的反饋,甚至在上課前可以去旁聽一節課。

“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給孩子找伯樂的小總結

再說到關於專業水平,專業水平高的老師在音樂理解方面更為遊刃有餘,教授技能方面也更加的靈活多變,當然絕大多數家長都是不懂專業的,如何判斷?是看介紹?看經歷?還是聽演奏水平?

首先,去除老師華麗的包裝,去確定這個老師是否專業院校畢業的專業老師,是否具有童子功的功底?

其次,教課模式是不是“照本宣科”,只動嘴不動手?樂器學習的示範還是很有必要的,讓學生參照正確的方法演繹。如果老師的指法都是錯的或者從來不示範,還有必要讓孩子跟著學嗎?

最次,樂理知識是否掌握靈活,是否只能按照樂譜演奏?音樂講究的是自由性,靈活性,需要表演者演奏作品裡的情緒浮動,畫面流動。如果老師也只能照譜演奏,不能理解和領悟樂曲表達,那水平也就有限吧。

“伯樂不常有而千里馬常有”,給孩子找伯樂的小總結

這些總結僅代表小編的拙見,希望能夠對家長們有所幫助,藝術是對孩子的創造力和氣質的塑造最好的媒介,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千里馬,也有可能成為平常的馬的一員,只是在成為千里馬之前需要有他的伯樂進行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