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田疇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名叫田疇。原文如下: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太祖患之,以問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禽也。”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太祖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太祖令疇將其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單于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軍還入塞,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非常憂慮,便詢問田疇。田疇回答:“這條道路夏秋之際經常有積水,淺處不能通車馬,深處不能載舟船,很久以來就是難走之路。過去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岡,取道出盧龍才能到達柳城。從建武年間開始,道路便損毀斷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不過,還是有一條小路可以通過。如今烏丸認為我軍一定會經過無終,遭遇道路不通的情況只能撤軍,因而會懈怠鬆弛而疏於防備。如果我軍做出撤軍的姿態,稍微後撤,然後從盧龍口翻越白檀險隘,穿過敵軍空虛之處,距離大為縮短而且便利,然後趁其不備發動奇襲,不需要惡戰便可戰火蹋頓的頭顱。”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曹操表示:“好。”於是,曹軍率軍回師,同時在水邊立下一根木頭,上面寫著“如今正值盛夏,道路不通,暫且等到秋冬時節再來進軍”的字樣。敵軍的偵察兵看到後,真的認為曹軍已經遠去。而曹操這命令由田疇率領部眾作為全軍嚮導,登上徐無山,穿過盧龍,經過平岡,進至白狼堆。當曹軍來到距離柳城二百里地的時候,才被敵軍發現。單于蹋頓親自率部上陣,曹操與之交戰,斬殺大量敵軍,並追擊殘敵來到柳城。此戰勝利結束後,論功行賞,曹操封田疇為列侯,食邑五百戶。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追奔逐北”,意為追擊敗逃的敵人。這句成語同時也在《三國志•李恢傳》中出現,不過其最早出處是西漢賈誼《過秦論》中的““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曹操北征烏丸的首功之臣,並非猛將張遼,而是這位幽州隱士

本文介紹的這則三國成語故事,發生在曹操北征烏丸期間。由於道路堵塞,曹軍無法前進。為此,曹操非常憂慮。後來幽州隱士田疇獻計,改為從盧龍口進軍,這才改變了戰局烏丸單于蹋頓也被張遼斬殺。此役,曹操打敗烏丸,並斬殺烏丸單于蹋頓,獲得了北征烏丸之戰的完勝,田疇也成為此戰的最大功臣。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