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峯區這84戶農家通上了沼氣

“以前,我們做飯用柴火,滿屋子煙亂竄,嗆得人直咳嗽。自從用上了沼氣,既乾淨又輕鬆。”在西峰區彭原鎮鄢旗坳村村民李廣忠家,廚房裡的沼氣灶頭格外顯眼。李廣忠隨手擰了一下沼氣灶上的開關,只聽見“啪啪”兩聲後,灶頭上就跳動著藍瑩瑩的火苗。不一會,鍋裡的水就咕嘟咕嘟的開始冒泡……

西峰區這84戶農家通上了沼氣

800立方米和1000立方米沼氣厭氧發酵罐

在彭原鎮鄢旗坳村,談起使用沼氣的好處時,人人都滿面笑意。從煙熏火燎的柴火灶頭到乾淨的沼氣灶,從購買化肥到使用有機肥,農村新能源的廣泛使用,使這裡村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而這種改變,來源於西峰區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化大型沼氣項目建設。在沼氣建設現場,800立方米和1000立方米的兩個厭氧發酵罐高高矗立,化糞池正在攪拌,遠處黑乎乎的沼渣池裡,卻聞不見絲毫的異味。

“目前,已經有84戶農家通了沼氣。”西峰區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王鳳選說,附近養殖合作社和農戶家產生的牲畜原料,都送到沼氣合作社,產生的沼氣,全部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產生的沼渣,以每噸30元向外出售。

西峰區這84戶農家通上了沼氣

鄢旗坳村村民李廣忠的妻子在用沼氣燒水

2013年,西峰區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遵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與生態化的原則,在鄢旗坳村建設了8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對合作社生豬養殖場、周邊雞牛豬養殖場糞汙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生產沼氣向周邊農戶提供能源燃氣,生產沼渣、沼液有機肥產品,向周邊蔬菜及果園提供清潔能源,實現畜禽養殖——沼氣沼肥——種植的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生態農業模式,帶動了產業發展升級,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西峰區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新建的1000立方米沼氣池即將投入使用,預計年消納糞汙1.46萬噸;年產沼氣36.5萬噸,供150戶農戶和廠區鍋爐燃燒使用;年產沼液沼渣1.38萬噸。

西峰區這84戶農家通上了沼氣

西峰區恆發養殖專業合租社董事長王鳳選在查看沼氣攪拌池運行情況

農村沼氣建設不僅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還推動了生態養殖業和高效種植業的發展。近年來,彭原鎮鄢旗坳村以沼氣池為紐帶,利用沼液、沼渣作有機肥,初步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生態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多贏局面。

在鄢旗坳村蔡咀自然組李建軍的地頭上,一排排玉米迎風搖擺,玉米葉翠綠髮亮。李建軍是精準扶貧戶,靠種植莊稼維持生計。“建設沼氣就是好,把廢物變成了寶。”他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沼氣不花費一分錢,一年不用燒煤,能節省幾百元。沼渣可以當肥料,比化肥便宜,莊稼還長得好,省了不少化肥錢,還增產增收。”

西峰區這84戶農家通上了沼氣

彭原鎮鄢旗坳村養殖基地

如今,“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糧”等循環生態模式,已經成為鄢旗坳村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農戶依託沼氣來發展特色經濟、畜牧養殖業和無公害有機農業,為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劉新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