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深圳,是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之一,被稱為中國的“硅谷”

,在創新領域打造出“深圳模式”。從一個毫不起眼的邊陲小漁村,成長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僅僅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古今中外,這樣的成長速度在城市發展史上也是鳳毛麟角。支撐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發展的背後,是以下4大方面的因素驅動: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1、開放包容的移民文化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95%以上的人口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本地人口只有區區30萬人。從只有3萬人左右的默默無聞的邊陲漁村,到今天擁有1252萬人的國際大都市,是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吸引著無數懷揣夢想、敢於冒險的人們在此聚集。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深圳是如此年輕有活力,這裡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充滿機遇崇尚創新。這裡孵化出騰訊、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華大等高科技企業,像一個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無數有技術有夢想的年輕人前仆後繼。以騰訊為例,這是一傢俱有超強創新能力的互聯網公司,不僅孵化了QQ、微信等國民級社交產品,還投資了京東、美團、摩拜等互聯網公司,這個巨型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構建離不開騰訊公司充滿想象力、努力拼搏的年輕人。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2、對高層次人才的渴求

科教資源的匱乏制約了深圳的創新發展,因此政府對人才的渴求從沒停止過,特別是對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先後出臺了“孔雀計劃”、“人才安居工程”吸引人才來深圳發展。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深圳市政府設立80億元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同時,深圳市超常規建設了一大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此外,深圳市關注高等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不遺餘力地引進國內外知名的高校資源。1983年只有一所深圳大學,到今天已有超過20多所世界一流的名校在深圳開辦分校。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3、大市場、小政府

創新的路徑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財政撥款支持上游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科學研究,然後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另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企業是創新產業鏈上的主體,根據市場需求開展科研,逐步推向創新產業鏈起點。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深圳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城市,科教資源十分匱乏,然而廣東有非常活躍的民營經濟和創新創業企業家資源。於是,深圳因地制宜地走上了自下而上的創新之路。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深度融合產學研,形成了90%的研發人員、90%的研發機構、90%的科研投入和 90%的專利產出均來自企業的局面。

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 2017年 PCT 國際專利申請情況來看,深圳 PCT 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20457件,佔全國四成以上,連續14年位蟬聯全國第一。2017年鼎鼎大名的兩家超級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分別以華為(4024 件)和中興通訊(2963 件)在全球企業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二。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4、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雙輪驅動”

科技成果的創新和推廣,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深圳市大力推進創業投資機制,衍生出多種金融工具協助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近幾年,深圳爭取在5年內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促進金融業和創新產業鏈有機結合,加快深圳創新驅動發展。

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驅動,深圳已經成為全國金融創新的領頭羊,湧現出平安金融科技、招聯金融、微信支付、雲閃付等全新金融業態,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最近幾年大火的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金融生態中,成為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科技引領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是怎麼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