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正文共:2371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有人在文章留言,對就是你@四海大農時代問我們:“都是原創嗎?未必這知識面也太廣了!

王二小看到這個留言心裡樂開了花:有人誇他,誇的這麼“暴露”

而王一小和團隊裡面的人不高興了:我們辛辛苦苦的幫二小找了這麼多資料,人家都看不到!!哭都哭不出來。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不過話說回來,文章100%是王二小的思路,也確實是純原創

不吹牛的話王二小四五歲時,其他小朋友都在玩芭比娃娃、玩具車這些的時候,他最喜歡玩的是泥巴!

初中開始就喜歡農業,最喜歡去田間地頭耍了;再後來18歲考上農大後,算是正式混跡在農業這個滯後的行業至今。

如果要說對於農業的知識面,他確實相當廣啊,至少有一個“印度洋”的面積,哈哈!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過一兩個月我們的王二小同學準備去搞一個項目,這幾天他天天都在跑忙的不得了,連寫文章的時間都很少了。

所以,大家注意,重點來了!

今天的文章不是王二小寫的,而是王一小的

見笑了

我當然沒有王二小的能力了,把文章寫的這麼“清新脫俗”,但是沒有辦法嘛,被王二小強迫;

我要寫文章論思路、論專業、論知識面都比不上王二小,所以今天的文章沒有知識面沒有專業性沒有農業思路沒有知識點

沒有種養殖技術沒有營養、甚至沒有下限

這些都沒有還剩下什麼??我只能說:只剩下文字了!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今天的文章就是走的瞎扯路線,而且並非純原創,資料是王一小和團隊在網上找的,大家看著圖個高興吧。

說了半天進入正題,給大家介紹七個地方。這些地方有個共同的特性,就是聽村名都足夠讓我們笑一陣了,再細細詢問一番,才發現它們背後的精彩故事可真不少!

來!王一小邊笑邊帶你看:

(一)“大雞八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你沒有看錯,這個村兒的名字就叫“

大 雞 八”,很多網友表示:“嫁入這個村兒的女人後半生就幸福了!”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該村位於新疆焉耆縣永寧鎮。

其實,這個村的名字是跟著生產隊取的,據說當時的生產隊有八個組,因為集體養雞,為了鼓勵大家集體勞作,所以直接把生產隊名字改成了“雞八隊”。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久而久之,為了圖方便,也就直接把村名叫做“大雞八”了。

這麼有故事的地方,如果養的雞做深加工,創建一個品牌叫:“大雞八肉”,會不會有很多人買呢?

(二)“火星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是的,位於浙江杭州義蓬鎮的火星村現在住著2304個火星人兒!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響應國家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的號召,這個村兒成立了“星火農業生產合作社”(取星火燎原之意)。

到1958年,合作社改稱為“火星大隊”,所以“火星”這個名兒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叫到現在了。

(三)“菊花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看到這個王一小的菊花(屁眼兒)就是一緊,這個村兒的名字太有內涵了吧?!”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說正經的!實際上菊花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東郊路吳井街道,只是單純的因為遍地的菊花很美所以才應景取了這個名。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種菊花是菊花村老祖宗們的一門手藝,早在清朝,這裡就有種菊花的習慣,每年秋冬之季,在村北和村東,一簇簇爭相鬥豔的菊花吸引著成千上百的遊客前來觀賞!

這個地方當然要把菊花結合起來了,故事好講事情好辦產品好賣。

(四)“奶子房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奶子房村?是村裡的人都袒胸露乳還是說村裡的房子長得都像女人的胸?”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其實不是哈!“奶子房”是北京市地區的一個村,在元代的遼金時期,這裡曾經是專門養馬產奶的地方。

因為蒙古人愛喝馬奶酒,所以這個專門供給蒙古貴族養馬產奶的地方就被稱作了“馬奶子房”,現在還有很多地方說:馬奶子、羊奶子之類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蒙古人不僅僅專門養馬,還養了牛羊等牲畜,但大多都是以產奶為主要目的,所以逐漸就把“馬”字抹掉,最後就成了“奶子房”。

(五)“珠窩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想一想打個電話問朋友在哪兒?他回答說“在珠窩!”

算了吧!人家這個村是個神仙般快活的地方,是豬窩能比的嗎?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珠窩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西北,村名原稱朱家務,又稱朱窩。

因為村西是美麗的“珍珠湖”,所以改名為“珠窩”,山上還有一個明朝萬曆年間傳下來的“山神廟”,村民自辦的農家樂也是別具一格,住在農家院子裡,品嚐農家菜,安逸得很哪!

(六)“宇宙地鎮很黑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下轄的一個村,看了村名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村估計經常“地震”。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但更可怕的是它是一個“黑村”,連路牌都明目張膽地寫著“很黑”,給人一種有去無回的感覺,誰還敢來啊?!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但事實上,這個村子不但“不黑”,還十分漂亮,是當地有名的景點。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村子的周圍,牛羊成群,勾勒出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藍天白雲,黃花綠草,頗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境。

“很黑”其實是蒙古名兒,意思是“高山上的一塊兒低窪平地兒”,蒙古人叫“肯可兒”,傳著傳著就被外人聽成了“很黑”,最後翻譯成中文就是我們見到的“很黑村”了。

(七)“高潮村”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還有叫“高潮村”的??王一小很篤定地告訴你,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確實有這麼一個:“高潮村”。

每當汽車到站的時候,車上的售票員就會大吼一聲:“高潮到了!”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但實際上高潮村這個名字在1958年就有了,那個時代,農業生產講究要掀起轟轟烈烈的生產高潮,所以村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就被取名為高潮合作社。

後來,生產大隊改村,當地的村委就沿用了高潮這個名字。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當然還有很多奇葩的村名,比如和尚村、尼瑪村、摸乳巷子等等,每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王一小就不一一列舉出來(允許我偷個懶吧)

朋友們如果要見到過奇奇怪怪的名字歡迎留言告訴大家哦!

等等!

這些和搞農業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王一小想表達的是:

受王二小的思路和文章的薰陶,我認為搞農業除開政策、天氣、生產環節,銷售環節也相當的重要,而說到銷售環節,無外乎是做好品牌、包裝、會講故事。

如何讓人家記住你的農產品?地域、特色都很重要,如果你在以上幾個地方搞農業你的產品肯定會被人記住的,你根據當地情況做合適的項目,產品不差的情況下,不賺錢都難了!

在這些地方搞農業,想不賺錢都難!

這些有故事的地方加上你的產品再加上你“編”的故事,是不是感覺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