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立義:山東省東平縣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紀實

井立義:山東省東平縣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紀實

5月的汶河平原,微風習習,麥浪翻滾,豐收在望。這個季節正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卻也是赤黴病、條鏽病等小麥重大病蟲害的高發期。在山東省東平縣小麥病蟲害示範防治現場,寶玉農機合作社正使用多旋翼無人機進行“一噴三防”作業,植保無人機在專業人員的熟練操控下,時而前進,時而後移,均勻地在麥田裡噴灑農藥,叫人眼前一亮。見筆者到來,合作社理事長唐家光打開了話匣子,“您現在看到的植保無人機施藥的是合作社託管麥田,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較,既能有效保障施藥人員安全,又不傷害農作物,還有利於環境保護,也做到了節本增效,很受農民群眾歡迎。”

順應生產需求,開展農機合作

唐家光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高中畢業後又紮根農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對“三農”有著特殊的感情。傳統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著實給他上了“重要一課”,使他堅定了走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他開過小型拖拉機,侍弄過農用三輪車,幹過農機維修,較好地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積累。自己富了不算富。2012年6月,他聯合7家專業大戶(現已發展成員306戶)註冊成立了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800萬元。合作社擁有大型聯合收割機38臺,大中型拖拉機47臺,高效植保機10臺,大型烘乾機1臺,植保無人機1架,按照省級示範社“五有”要求,建成了一體化標準庫房及各類辦公學習設施。近年來,合作社為成員和周邊農戶託管土地9000餘畝,組織收割機跨區作業5萬餘畝,完成土地深松作業6萬餘畝,積極開展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免耕播種作業,帶動近4000戶農戶大幅度增產增收,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體系,推動了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2017年,合作社資產達995.6萬元,經營性收入1516.7萬元,盈餘197.8萬元,成員比全縣農村居民平均收入高出32.5%。合作社先後被評為泰安市示範合作社、山東省農機安全“十百千萬”示範單位和省級示範社。

創新服務方式,試水土地託管

據唐家光介紹,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為成員和周邊農戶提供機耕、機收等簡便易行的服務,偶爾也搞點跨區麥收作業,但都是小打小鬧。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農村婦女化、老齡化、低文化、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誰來種地”成為各級關注的焦點。在這種形勢下,合作社積極探索土地託管服務的路子,做到了三個明確: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合作社設立業務部,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建立務實管用的規章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負。二是簽訂服務合同,明確託管內容。為保證土地託管規範健康運行,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託管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等,將託管方式、託管費用、土地產量、土地收益等描述清晰。三是實行科學管理,明確託管方式。合作社在經營管理上按市場化方式運作,託管土地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根據土地狀況和委託方要求,因地制宜,科學選種、配方施肥、安全用藥,從種到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談起土地託管,合作社理事、業務部主任張兵信心滿滿。據張兵介紹,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分為全程託管和菜單式託管。全程託管是對耕地、播種、澆水、植保、收穫、銷售等整個生產過程託管,合作社按優惠價合理收費,保證土地最低產量或收益,實行超獎虧罰。菜單式託管是根據成員或非成員的實際需要,對一個或幾個環節進行託管。種植主體可以在這兩種託管模式中任意選擇。合作社開展土地託管服務以來,成員、種植大戶、普通農戶、糧食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紛紛上門瞭解情況、諮詢技術,簽訂託管合同,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主要是他們看中了合作社每個環節每畝、每次作業價格優惠不低於10元,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一律享受進價,農產品收穫後,還負責聯繫糧食收儲商,以高於市場價格保底收購。

服務質優價廉,成效初步顯現

說起土地託管的好處,新湖鎮政府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李成衛體會頗深:通過寶玉合作社土地託管示範帶動,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首先,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了家庭承包地“三權分置”。其次,通過優化服務手段,讓種糧主體能夠節本增效。第三,開展農機、農藝、技物結合等技術集成,加快了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第四,統一組織生產經營,從源頭上控制了劣質農業投入品進入,能夠生產質優安全環保的農產品。第五,解放了農村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可以安心外出打工或從事非農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第六,既解決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缺位問題,又壯大了合作社自身。

在土地託管模式利用上,種糧大戶與普通農戶相比更具優勢。合作社成員、種糧大戶牛加俊掐著指頭給筆者算起賬來,笑得合不攏嘴:老牛流轉了本村農戶100畝土地,2015年10月都種上了小麥,除自己購進種子外,第一次簽約全程託管,從機耕、機播、施肥、病蟲害防治到收穫都由寶玉合作社打理,結果與上年自己種植一比驚喜出現了,平均每畝節約成本168元,產量卻高了110斤,等於每畝實際增收278元(按1元/斤計算),還不用自己操心出力。嚐到甜頭的老牛,從此享受土地託管服務一發而不可收。

託管還在路上,規範還需加力

寶玉合作社開展土地託管服務,在東平及周邊地區可謂名聲在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但也並非一帆風順,箇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們自己清楚。提起制約土地託管的問題和因素,唐家光顯得有些無奈。他指出:一是有些農民對土地託管缺乏認識,大多持觀望態度,參與土地託管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託管的糧食作物一般生產週期長,需要大量的資金,如各類機械設備購置、農業生產資料儲備、農產品收購、支付務工人員工資等,必須以雄厚的資金作後盾。但目前合作社自身融資渠道狹窄,正規金融機構沒有針對合作社的資金支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短期難以解決。三是土地細碎化,不利於土地託管服務開展。四是農業基礎設施(水利設施、機耕道等)老化,影響了土地託管服務水平提升。另外,技術落後、人才缺乏、用地受限、電價偏高等也是制約土地託管健康運行的重要因素。

但同時,唐家光也堅信,有各級政府的支持、合作社同仁的齊心協力以及種糧主體的積極參與,這些困難和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的。

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為土地託管服務營造良好環境,還需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一是加大農村土地託管服務宣傳力度。各級要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現場會等方式,加大對農村土地託管的宣傳力度,統一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在廣大農村形成“強化土地託管服務,提升現代農業”的濃厚氛圍。二是發揮政策扶持導向作用。進一步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範圍和額度,並形成持續增長機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出臺優惠政策,激勵金融機構開發新產品,增加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貸款額度;完善糧食目標價格保險、農業生產保險政策,降低糧食生產風險;在用地、用電、用水方面提供便利,享受農業優惠政策;將土地深松、病蟲害防治、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引進等項目交由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實施。三是開展家庭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試點,鼓勵各種方式的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夯實土地託管服務基礎。四是通過開發技術、引進人才、科技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合作社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切實完善服務手段、提升服務層次、擴展服務範圍、增加服務項目,滿足農民群眾服務需求。五是以土地託管服務為抓手,積極推進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安全使用技術,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引導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優質、綠色、安全、環保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產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作者:井立義;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農村經營管理辦公室)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18年第7

井立義:山東省東平縣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紀實

井立義:山東省東平縣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紀實

井立義:山東省東平縣新湖寶玉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