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娃之死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娃之死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山海經·五藏山經·北山經》記載:“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精衛原名叫女娃,是炎帝的愛女。在東海遊玩時,淹死了,化身成為精衛鳥,常常銜著木石想要填平大海。女娃化作一隻花腦袋,白嘴,紅色爪子的鳥,大小如烏鴉。但人們給了它一個美麗的名字又叫“帝女雀”。

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娃之死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詭異的女娃之死

女媧只是到東海去遊玩,不幸淹死,這到底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呢?

民間傳說彌補了女娃之死的原因。女娃聰明可愛,好抱打不平。一次在村裡玩,發現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女媧看不慣,就教訓了這個大孩子。誰知這個大孩子竟是龍王的太子。女娃去東海玩(東海是太陽昇起的地方),龍王的兒子因在陸地上的吃虧,而將女娃溺於大海。這完全是龍王太子的報復行為。

精衛不甘心,於是化作神鳥不斷地從西山銜來小石頭和小樹枝,想要把大海填平。

也許,不管是報復還是冤死,神話需要給眾人一個合適的理由。我們總是無法接受重大的意外或者變故。一個理由並不能改變事物的本身,只會更讓我們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脆弱。

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娃之死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傳說的發鳩山之地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這裡的西山就是後來精衛鳥所居住的地方發鳩山。因為需要經常銜木石,所以便長居於此。發鳩山有人認為位於山西省長子縣的西山,山腳下有一清泉,就是濁漳河的主源頭。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當然我們只是因故事而愛屋及烏,如果沒有濃厚的故事底蘊,風景再好也顯得單薄了些。

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娃之死是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精衛填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們就不去追究神話背後具體的故事了。只是想說,精衛以自己微小之軀,銜木石雖瞬間即被浪濤沖走,亦不氣餒,亦不罷休。《述異記》中記載“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活在當下,我們也需要精衛填海的精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精衛可為之,我們為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