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曹操賞關羽的或是從牙縫裡省出來的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看歷史人物,不能光看他的自身修養,也要看時代。時代也在塑造人物,說得具體一點,是時代的需要在塑造人物。

大家記得陳琳替袁紹寫的聲討曹操的檄文吧,文中諷刺曹操派“摸金校尉”去掘墓。據說中國的黃金存量在東漢末年忽然大幅度下滑,因為民間怕黃巾起義,從而大量掩埋黃金所致。這也透露了一點:曹操集團的財政很吃緊。

在曹操的文件裡,還能看到他的寒酸相。曹操的《軍策令》提到,當初和袁紹交戰時,老袁有優質鎧甲一萬副,而老曹只有二十副;老袁有戰馬鎧甲三百件,而老曹不到十件。

所以,我們很好理解曹操在奪取袁紹的鄴城之後,拿著那厚厚的財政統計簿和人口戶籍簿,為什麼會歡喜得不得了。

總而言之,曹操的節儉,一方面是個人修養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軍事形勢使然。他的個人修養契合了時代的需要,契合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所以他成功了。

曹操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是他對於事業和財富關係的處理,他在物質生活上的淡泊清廉,還是值得後人學習的。而他在歷史上的成就,應該和他的生活方式有關係。

曹操為什麼誅殺崔琰?曹操攻下漢中之後,率軍回到鄴城,自封為魏王。此時的曹操,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多年的征戰殺戮,讓曹操多少有些疲憊。本年沒有大的戰事。

可是,朝中卻出現一樁影響很大的冤案,為曹操服務多年,選拔了無數官吏的名臣崔琰,因為些許小事,竟然被殺。之後求情的曹魏另一名臣毛玠也獲罪被貶。曹魏士林階層人心惶惶。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貫有愛才重賢名聲的曹操,做出如此損害名聲的事情呢?

那崔琰為何被殺,有沒有像前三人一樣對曹操不夠恭敬呢?

確實有。

不知道陳壽是如何得出這個論斷的,因為曹操聽說崔琰的原話可並不是這麼想。曹操很生氣,曹操說,世人如果生個孩子是女兒,當朋友詢問生了什麼,都會說“生女耳”,生了個女兒罷了。可見這個“耳”字絕不是表示什麼贊成的意思。站在曹操的角度品味“耳”字,確實有些彆扭。“會當有變時”,更是出言不遜。曹操覺得崔琰是在嘲諷自己竟然稱了魏王。

於是,崔琰被判處髡刑——把頭髮剃光以示懲罰。如果說這一次事件多少還有些影子。後來賜死崔琰,就完全是曹操臆測了。

曹操為何對崔琰如此苛刻呢?

如果說當初曹操殺孔融,那是因為孔融鮮明的擁護漢朝,譏諷曹操;如果說曹操殺許攸,是無法容忍許攸得意忘形四處抹黑曹操;如果說曹操殺婁圭,是因為婁圭竟然說“居世間,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別人看到曹操父子一起騎馬意氣風發,羨慕的不得了,婁圭卻說何必羨慕別人,自己也可以如此啊,隱隱然也想學曹操,甚至想推翻曹操。對於曹操來說,這三位才子該殺。

那麼崔琰到底是什麼原因得罪了曹操呢?

早在多年前,崔琰第一次向曹操提意見,就惹得曹操很惱火了。

曹操平定袁紹之後,曾經瞭解冀州的戶口資料,看了之後很高興,對臣子們說,在冀州可以召集到三十萬軍隊。別人都替曹操高興,唯獨崔琰兜頭給曹操一瓢冷水。崔琰說得義正詞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現在天下分裂,百姓塗炭,你曹操取得冀州之後不但沒有推行仁政,關愛百姓,第一件事就關心能召集多少軍隊,實在是太讓冀州百姓失望啊!

崔琰說完,群臣大驚失色,敢於如此觸曹操的黴頭,下場不知道多慘。可沒想到曹操竟然改換臉色,向崔琰道歉。

曹操是有大胸襟的政治家。政治家講究實利,要生存首先要掌握槍桿子,可是曹操也顧及臉面,顧及所謂的仁義道德。崔琰的話很衝,可是符合自古以來的大義,曹操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屈服。

但是,也就在這一刻,曹操厭惡崔琰的種子也就埋下。

真正讓曹操起了殺心,是因為“露板”事件。當時,曹操還在猶豫到底選誰為魏國的世子,於是下密令詢問一些重臣。曹操不想公開詢問,免得激化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間的矛盾。大家也都領悟了領導的精神,各自用密摺回報曹操。唯獨崔琰用奏章的方式公開向曹操回覆,表示依照《春秋》大義,應當立子以長,並且大讚曹丕仁德孝順很有謀略,完全能夠繼承大統,還慷慨激昂的表示,“琰以死守之”,自己會用生命去保護曹丕。

於是,曹操厭惡崔琰,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妻子連帶遭殃。曹操多次表示要推行節儉,不可過於奢華。有一次看到曹植的妻子崔氏竟然穿著華麗的服飾招搖過市。曹操在高臺上遠遠看到了,立刻下令賜死崔氏。從此就可見,曹操對於不遵守自己命令的人是多麼無法容忍,多麼厭惡崔琰了!

那麼,崔琰是否是幼稚,不懂得官場的生存之道呢?

崔琰是漢末大儒鄭玄的門人,早在青年時期就受到袁紹的推崇,在冀州更是士林領袖。在袁紹時代,袁紹幾個兒子紛紛爭搶崔琰,把崔琰看成一個寶。因為,誰得到了崔琰,誰就會取得冀州士林的支持。

曹操攻破袁紹之後,對崔琰也禮遇有加。曹操讓崔琰擔任曹丕的老師,對崔琰的德行才能非常看重。在稱魏公建立官署之後,曹操更是委任崔琰為東曹掾,把負責選拔考核魏國官吏的重任交給崔琰。崔琰也不負所托,十多年來選拔出許多優秀人才。

陳登的《先賢行狀》中記載崔琰“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歸高,天下稱平”。在天下人心中,崔琰就是正氣的化身,是道德的標杆。就算是在崔琰受到髡刑,在家受罰的時候,那些士人們並沒有趨利避害,依然紛紛拜訪崔琰,崔琰家像集市一樣熱鬧。

於是,“露板”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崔琰不是一個政客,雖然在沉浮宦海幾十年,本質依然是個書生。正是由於這份耿直,這份對禮法仁義的堅持,讓他步履維艱,乃至身首異處。

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經和陳群等人一起討論誰才是冀州第一名士。崔林認為崔琰是第一人,可是陳群卻認為,崔琰“智不足以存身”,在保全性命方面崔琰還有不足。可崔林不無鄙夷的說:“大丈夫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君子所看重的只是有沒有遇到明君,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至於如何保全性命,何必在乎呢?後來,陳群依附曹操,身居高位,之後又追隨曹丕,主持廢掉獻帝,官拜三公,成為官場紅人。可是,在崔林等傳統士人心中,陳群卻不過是一個出賣禮法,沒有原則的小人,根本不能和耿介忠貞的崔琰相比。

名人介紹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龜雖壽》原文翻譯及賞析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 一作: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騰蛇儘管能騰雲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註釋

⑴龜雖壽: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⑵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⑶竟:終結,這裡指死亡。⑷騰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雲霧昇天。⑸驥:良馬,千里馬。伏:趴,臥。櫪:馬槽。

⑹烈士:操有遠大抱負的男子。這裡專指為革命事業獻身的人。暮年:晚年。⑺已:停止。

⑻盈縮:原指歲星的長短變化,這裡指人的壽命長短。盈,增長。縮,虧,引申為短。

⑼但:僅,只。⑽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⑾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⑿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最後兩句每章都有,應為合樂時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係。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作品鑑賞】

《龜雖壽》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

這是一首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詩,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作者從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出發,否定了神龜、騰蛇一類神物的長生不老,說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

猶有 和 終為 兩個詞組下得沉著。而 老驥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時露霸氣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為什麼說他是從牙縫裡省出的?曹操賞了關羽什麼東西?

《龜雖壽》,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併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這裡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名家點評】

廣東省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委員會會長張鐵明教授評價: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