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農曆五月二十八,是郪江城隍爺和城隍娘娘固定的出巡日。凌晨,參加表演的400多名老老少少開始忙碌起來。這裡沒有專業的化妝師,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自己動手,互相幫忙,臉部的油彩都是我畫你,你畫我的。妝容是原生態的,直截了當,有的還十分誇張,讓人忍俊不禁。初到此地的遊客可能覺得這種妝容有些怪異,而當地人卻習以為常。孩子們的化妝倒是漂亮多了。幾個小時之後,戴著各種各樣官帽,身披紅袍綠衣黃褂的古裝形象已經在古鎮場口一個個生動起來。他們手中握著各色道具,搭配臉上紅黑相間、粗細不一的粉黛描畫,大致能判斷出這是哪位古代尊神或歷史人物。

攝影:劉國興 劉斌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城隍神是供奉在王爺廟裡的,出巡前,先由一位長者在王爺廟主持祭祀儀式,他把著香,說了許多保佑平安的話,之後,人們才能把城隍爺和城隍娘娘請進轎,再請出王爺廟。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巡遊隊伍聚集在新建牌樓前的大場子上,由一位年長者在“郪江古鎮城隍廟會”的橫幅下主持儀式,講完一番之後,銅鑼聲響起來,一位長者手拿著類似鞭炮的紙筒,一邊繞著場子,一邊釋放淡黃色的煙霧,圈子越繞越大,圍觀者便往後退。煙霧瀰漫時,陰曹地府裡的角色紛紛出來亮相,身著紅衣官服的判官左手拿著生死簿,右手拿著硃筆,邊走邊煞有介事地在生死簿上點著名。“雞腳神”身著紅袍,掛著鮮紅面罩,拖著長舌,面目猙獰,手執鐵鏈,左躥右跳,貌似正在捉拿壞人。身穿白衣的白無常,人稱“吳二爺”,左手執白色紙傘,右手拿著蒲扇,頭戴尖帽,上寫“你也來了”,這與西安城隍廟牌樓上的匾額“你來了麼”是一個意思,看似口語,但實際上是一句道教警語,意在告誡世人:你的一舉一動城隍爺都看得清清楚楚,記得明明白白,在這裡,什麼事都隱藏不住。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一陣捉拿妖魔鬼怪的開道儀式之後,這隊角色鑽進“陰陽界”橫幅的黑布後面。這時銅鑼聲高高響起,巡遊開始了。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廟會橫幅走在最前面,沿著老街一路行進。搖扇撐傘的“吳二爺”,拿執鐵鏈的“雞腳神”,“牛頭”“馬面”,依次跟上,高舉“肅靜”“迴避”字牌的旗牌執事緊隨其後,後面跟著手持彩色幡旗和刀、槍、斧、戟等武器的護衛陣營,如此壯觀的儀仗隊陣勢只為城隍神開道。後面跟著的,就是由十六名轎伕抬著的兩頂大轎,一男一女兩位城隍面容莊嚴地在轎子里正襟危坐,引來許多老人扶轎同行。隊伍到這裡,神界角色告一段落。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郪江古鎮,位於綿陽市三臺縣城南47公里處,南臨郪江,東濱錦江,建於兩江匯合處,曾是春秋戰國時期郪王國的都城。郪王國存於巴、蜀兩國之間,後被蜀國吞併。秦國滅蜀之後,郪江歸入蜀郡。郪江古鎮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作為百姓民間信仰演示活動的郪江城隍廟會,也已經有230多年的歷史。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人鬼共舞的日子-郪江陰陽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