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上世紀80年代,是電臺的黃金時代。那個時候電視還沒有實現大範圍普及,收音機作為80年代語境中的三大件之一,用無線電波承載起了老老少少的閒暇與幻想,這其中不乏你我的大多數。丁春玲是銀川新聞綜合廣播AM801的主播,說到小時候躲在被窩裡聽廣播的時光,仍然記憶猶新。

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1993年,成為電臺新聞主播的丁春玲到現在還記得,當時做過的一檔叫做千家萬戶的節目。這檔服務性節目裡設立了很多小版塊,法治紅綠燈,生活百科,文學欣賞,金曲回放等等。因為當時的銀川民生類節目還比較少,千家萬戶以接地氣能幫忙的口碑在當時非常受市民的歡迎。走在大街上經常有商戶會架設大喇叭來播放這檔節目。可是聽眾們肯定不會知道,當時節目是怎麼錄製出來的。

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電臺的黃金時代是短暫的。現如今,傳統電臺媒介的主要受眾基本縮減為三類:手持蒲扇、四處遛鳥的老人,穿行於柏油大路上的出租車司機,視力欠佳的盲人,更多的聽眾也只是開車的時候,將節目當做回家路上的背景聲。但即便如此,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廣播電臺也仍然是個有溫度的名詞。《帥馬拉車》作為FM100.6銀川交通音樂廣播的王牌節目,曾經的主持人龐宏帥恰恰經歷了廣播不斷變化的時代。

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從觀看到閱讀,從閱讀到收聽,再從收聽到劃屏不過幾百年,形式在變,不變的是對優質內容的追逐。曾幾何時,打電話到廣播點歌送祝福還是一種非常時髦的行為。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廣播也在不斷變化。

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社會在前進,傳統的傳媒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各種新形態的衝擊,廣播能挺過這一輪新媒體的衝擊波麼?沒有人能回答,但是楊帆作為一名正活躍在空中電波中的鮮嫩九零後新主播和社會新人,仍然記得剛上大學時,在一次寫作課上,老師讓每個人寫一段文字來描述自己對“家”的感受。同學們都用了許多美好、溫暖的詞句,而她對家的感受是母親用燒水壺灌開水瓶的聲音,那由粗悶到逐漸疏朗的從瓶膽裡發出的回聲,透著“家”才有的祥和寧靜,和鍋爐房裡打開水的聲響絕對不一樣。她知道,聲音絕對有這樣的魔力。

喜迎自治區六十大慶|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節目,你還記得哪些?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吳昊 張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