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爲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男女之間為什麼會日久生情?這個問題很簡單,男女之間交往靠的就是異性吸引和相互好感,當雙方產生精神思想靈魂共鳴和依賴的時候,感情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再說日久生情講的是男女雙方的接觸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在接觸中雙方互相瞭解,互相依賴,慢慢產生愛情的萌芽。試想一下,如果男女雙方不認識,不聊天,怎麼談心,怎麼生情?

異性之間日久生情,不是汙的那種日,其實是很普遍的。同學之間,同事之間,玩伴之間,都有可能相處久了產生感情。這裡排除掉本來就是戀人的情況,也排除掉第一眼就被吸引開始追求或交往的情況。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兩個異性原本互相不排斥,然後一起學習或者工作等,近距離相處時間長了,會發現彼此之間的親密程度大大提升。我查過一些資料,也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幾個因素。

第一,男女都是會分泌荷爾蒙的,而相互之間距離越近,對對方散發出的荷爾蒙感受越強烈。由於工作或學習的關係,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種荷爾蒙帶來的吸引就會持續發生作用,從而讓彼此之間的好感形成質變。相反的,如果只是偶爾接觸一下,跳出場景後各自不相往來,那麼荷爾蒙的作用有足夠的時間化解掉。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第二,人跟人之間從心理上或者行為上是會互相影響的,即有種共鳴的效應。這種效應在兩人同處於一個場景裡會尤其明顯,比如一起趕項目、一起啃課本、住一間宿舍、甚至一起當兵等。越是有共鳴,雙方的好感越是強烈。所以為什麼畢業季室友同學哭的稀里嘩啦,部隊裡退伍也抱頭痛哭。那麼對於兩個異性來說,這個共鳴效應同樣起作用。

基於以上兩點,就很清楚了。要戀愛成功,第一是要有足夠的相處時間讓自己能持續吸引對方,二是要製造場景讓雙方經常產生共鳴。這就是異地戀為什麼往往以失敗告終,因為互相從荷爾蒙吸引及產生共鳴的機會少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同事之間會發生戀情甚至出軌,有時候不是說故意要犯錯,而是從生理上和心理上身不由己的被牽著走了。。。

一、兩性依戀形成

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形成一種本能:喜歡和熟悉的人產生感情。男女雙方越熟悉對方,感覺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男女在愛情中選擇熟悉的人,其實是符合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利益的。男女雙方經常和對方見面,相處的時間長了,會增加相互的好感,時間一長,感情也就萌生了,這就是日久生情。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二、男女熟悉度增加萌生愛情

當一對男女朝夕相處,相互感覺對方不會傷害增加,隨著雙方的瞭解,對方根本不可能傷害自己。如果自己的生存和安全都可能從對方那裡得到很好的保障,再加上雙方在一塊很快樂,隨著雙方熟悉度的增加,感情就隨之逐漸升溫了,時間一長,感情也就萌生了。

三、雙方產生依賴

男女雙方在一起時間長了,相互之間會產生一種依賴,就像大家都知道聊天是會聊出感情的,就是這樣一種道理。在一起時間長了,兩人之間共同的性格脾氣愛好,接近相同的觀點思想,兩人相互慢慢的接近,一種彼此相互的喜歡,欣賞,敬佩,尊重,瞭解,明白,就是這樣一種多種因素在裡面!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四、佔據對方的內心世界

異性之間由於長期相處日久生情,不是汙的那種日,其實是很普遍的。同學之間,同事之間,玩伴之間,都有可能相處久了產生感情。你想的最多的人是他,他就很容易佔據你的內心世界,之後他會慢慢佔據你的外部世界。就像一對男女在荒島環境中,只有他一個人能夠佔據你的世界,很自然的日久生情了。

五、男女之間的熟悉定律

所謂那女熟悉定律是指男女之間都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男女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可能越覺此人更加招人喜愛、令人愉快。如果一方看上另一方,只需要經常在另一方面前晃悠,或乘機靠近對方都是不錯的選擇。男女雙發經歷的事情多了,在一起的感動多了,雙方之間的好感也就多了。慢慢的,愛情裡的男女糊里糊塗,就朝著快樂溫暖的地方奔跑,日久生情,人之常情。

日久生情是一種美好又複雜的感情,每個人對愛情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從心理學角度去闡釋,又會讓你對愛情有不一樣的觀念。

那麼,心理學角度怎麼解釋日久生情這種現象呢?主要由以下兩種理論: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一.愛情的三個基本成分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是兩個人心理上互相喜歡的感覺,包括對愛人的讚賞、照顧愛人的願望、自我的展露和內心的溝通。承諾主要指個人內心或口頭對愛的預期,是愛情中最理性的成份。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承諾是“冷靜”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種基本成分,都只有通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日久生情”。

二.重複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the exposure effect or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我們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心理學研究者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來說明簡單曝光效應。在一個學期開始時,研究者讓大學女生在某些課堂上分別出現15次,10次或5次。然後,在學期末讓該課堂真正的學生看這些女生的照片,並詢問他們的反應。結果非常清楚:越熟悉的女生(即出現次數越多的女生),對學生越有吸引力,比那些從未看到過的女生更讓他們喜歡。

因此,當一個人頻繁地出現在你眼前,不斷地介入你的生活的時候,你們之間的人際吸引力也會提高。簡單來說就是“日久生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日久生情, 如果一開始兩個人的好感度是負數的話,那麼頻繁出現只會加深厭惡程度。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日久生情?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三、深層次的自我暴露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自然會進行溝通和互動,變得更瞭解對方。心理學中將一個人告訴他人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讓自己被他人瞭解的過程稱作自我暴露。而研究發現,自我暴露能讓彼此增進好感,是鞏固人們的友情或者親密關係的紐帶。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和一個人聊天聊久了,就會從沒有感覺變得漸漸喜歡上對方。因此,日久生情也可能是因為兩個人在進行深刻的、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對方理解、接受和關心的,從而與這個人的親密感增加,甚至愛上對方。

四、 性生活和諧提高親密感近些年,人們對性的態度越來越開放,有的人從“約一約”的關係最終發展成為伴侶關係,算是“日”久生情了。其實,兩個人能否在一段關係中感受到親密與幸福,性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性行為的默契同樣能夠增進兩個人的親密感,但是性只是親密關係的一個方面,即使性生活滿意,在選擇伴侶時也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價值觀、消費觀念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