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時怎麼選擇快門的速度?

快樂的羊兒90


快門是控制相機曝光時間長短的機構,除了能與光圈配合決定曝光量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快門速度的快慢拍出許多人眼看不到的奇特畫面。

這是一張使用二次曝光拍攝的星軌照片。首先,將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在黃昏時分拍攝一次-1級曝光量圖像,這就是畫面中看到的晚霞以及地面上的景物和輪廓。其次,當夜幕降臨,完全黑下來時(俗話說:月明星稀。拍攝星軌不能選擇有月亮的夜晚,並且,要遠離城市的燈火,城市的燈光映射到空中是非常有害的),在原有的圖像基礎上進行第二次曝光,此次曝光只是記錄星軌。曝光時採用F11的光圈,曝光時間可以為兩小時以上。
這是一張高速快門拍攝的飛翔的大雁,快門速度應該在1/1000秒——1/2000秒左右。通常人們能很好的理解高快門速度,對變化萬千的慢門攝影感到不好領悟。快門速度越快,越容易將運動的物體凝固下來。使用快門速度拍攝的技巧機會都存在於低快門速度端。
這是一張採用較高速度拍攝的畫面,快門速度應該在1/500秒——1/1000秒左右。

拍攝城市的夜景並不是使用最大光圈和相對高的快門速度,而是採用F11或F16這樣相對較小的光圈,相機設置光圈優先模式AV,曝光補償+1或+1.5級(由於測光系統是按照反光率18%中灰進行測光,拍出的畫面會顯得有點暗,適當補償一些曝光,能使得城市的夜景更加輝煌燦爛,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準確曝光)。採用F11或F16光圈,快門速度大致應該在幾秒到十幾秒之間。

這是一張典型的採用慢速度曝光得到霧一般流水的畫面。夕陽時分,光照較弱,允許使用超過幾秒鐘的快門速度。用腳架架好相機,將感光度調至最小ISO100或ISO50,再將光圈縮至最小F22,才有光圈優先的曝光模式。以上的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較長的曝光時間,這樣的流水狀態需要幾秒鐘即可。這張漁村上的焰火使用F16光圈,曝光補償+1級,光圈優先模式AV,快門時間大致是在30秒左右。

這張車燈的軌跡也是使用長時間曝光拍攝的。可將光圈設置在F11,使用光圈優先AV進行曝光,快門時間不能太短,少於幾秒鐘只能拍到車燈的線段(不連續)。如果是在車流稀少的公路上,建議使用多次曝光來增加燈軌的數量和亮度。

這是採用較慢速度拍攝的海面。用三腳架穩固相機,相機與固定的景物保持相對靜止狀態。使用小光圈F16或F22,讓快門速度達到幾秒鐘,這樣的時間恰好能將波動的水面霧化,也能將流動的雲拉扯成放射狀。如果曝光時間過長,天空中的雲將被拉扯的一片混沌,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攝影講習所


三句話,說明相機快門的作用

很多同學在日常拍攝中,時常會遇到想拍清楚但是就是拍不清楚的問題,有些是照片中的人不清楚而環境清楚,有些是整張照片都不清楚。

遇到這種情況時,有些同學就以為是自己的相機不好,吵著要換更貴的機器;也有些同學會以為是自己對焦不好,各種對來對去,對的自己都不知道對哪裡了。那麼真的是機器不夠好還是對焦沒對準的問題?

像下面這張照片中老闆倒水的瞬間,這麼暗的情況下,水氣,水流,人物,都清晰的定格在了底片上。怎麼就能這麼清晰的定格這麼多運動著的東西呢?

其實多數情況裡,這些問題都是出在了快門這個參數上了。

比如我們一到哪裡去就喜歡拍跳起來的片子,各種的跳,左跳,右挑,伸直了腿跳,盤腿跳,等等等等各種跳,結果人累個半死,照片中的人卻還是是模模糊糊,腿和手都是虛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你的快門不夠快,沒能把人在空中的那短暫而即逝的停頓在空中的一瞬凝固下來。

怎麼辦?簡單,把快門數值提高就可以了。當人處在空中時,就是一個自由落體,那麼它的下降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我們可以用1000分之一秒左右或更快的的快門速度來凝固這一瞬間!於是,人清楚了,當然,對焦對準是前提。

說了自由落體,那麼就有同學想到了拍雨滴,想把雨滴凝固在空中,讓雨滴一粒粒的懸浮在空中!怎麼做?還是用1000分之一左右或更快的快門來拍攝。

比如下面之張,水珠是濺射出去的,運動速度要比自然下雨快很多,所以用到了2000分之一秒的快門。

那麼同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雪花呢?怎麼拍?1000分之一秒的速度當然可以把雪花凝固在空中了,不過,需要這麼快嗎?

雪花落下的速度遠比雨滴要慢的多,相對應的,凝固它所用到的快門也就可以慢下來很多,跟據現場情況,多試試,常用的是400-800分之一秒。

有同學不想把雨滴拍成一粒粒的水珠,而是想拍出來雨的下落的動感來,那怎麼做?放慢一點點快門速度,雨滴就會在照片的曝光過程中劃過一段距離,從而在照片中顯現出水線的效果。

把快門放的越慢,那麼這條水線就會拉的越長。但是,如果太慢了,就只能看到白茫茫的水霧了。說到水霧,看看下面這些照片:

疑似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大師”是怎麼把瀑布流水拍的如此夢幻的?這也是快門的功勞,只要你把快門放的足夠的慢,就可以把流水虛化成水霧,越慢動態虛化效果越明顯。像這樣的效果,通常要把快門控制在1秒左右或更慢了。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如果要實現長時間曝光的慢門,就需要藉助ND濾鏡了。這個我們在以後的分享中和大家說。

同樣,像這樣的車燈劃過夜空的車軌照片,也同樣是很慢的快門來拍攝的了,快門越慢,車燈留下的軌跡就會越長。

那麼快門到底是什麼呢?快門其實就是一個裝在相機內部的一個控制光線進入相機時間長短的一個小裝置。

工作原理很像拉窗簾,拉開快門,光就會從快門的通光孔進來,關閉快門,光線就不會再進來。一開一合間,就控制了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也就是控制了曝光時間。曝光時間越長,照片就會越亮,反之,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

我們把快門開合的時間間隔長短,稱為“快門速度”,單位是秒。但是平時,我們都把快門速度簡稱為“快門”。快門越快,則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但凝固運動體的能力越強。反之,快門速度越慢,曝光時間就越長,照片就會越亮,運動體被拉虛的效果越明顯。

車的動感十足,我們用了很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捕捉到冰雪飛濺的瞬間。

川西折多山的霧氣,30秒的曝光,讓霧氣更加夢幻。車流的燈光,也點綴了畫面。

書寫和顯示快門速度時,我們用”代表秒,而用一個整數來代表幾分之一秒。例:30”就是30秒;125就是125分之一秒。

常見的完整快門值如下: 30”,15”,8”,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快門“bulb”簡稱B門,就是手動控制快門開合時間,所以曝光時間可以超過30秒的機選,跟據意圖,控制曝光時間。

四姑娘山的雲彩成霧狀了,我用了很慢的快門速度,150秒的曝光。採用了B門拍攝。

快門是攝影中重要參數之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起到了兩個重大的作用:

  •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照片的亮暗;

  •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運動物體在照片中的形態,是被凝固了,還是被拉虛了。

快門其實很簡單,總結下要記下來的就是:

  1. 快門越快,曝光時間越短;

  2. 快門越快,運動物體越清晰;

  3. 快門越慢,運動物體將被拉長或者虛化。

今天的基礎知識就分享到這裡,歡迎關注,更多精彩,隨後而來。


網際飛俠


原則很簡單:依據拍攝題材和拍攝意圖選擇合適快門速度。

分享一個常見題材的推薦快門速度表,很實用:

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凝固快門(最低閾值)

由於凝固快速移動物體,使物體清晰無拖影。

飛鳥:不低於1/2000



汽車或摩托車:不低於1/1000



運動員或自行車:不低於1/500



行人:不低於1/250

二、追焦快門(具體快門值)

用於追蹤拍攝,保證主體清晰同時,產生拖影的動感效果。

汽車等交通工具:1/125左右



自行車賽車手:1/30左右



跑步者、孩子或動物:1/15左右



三、慢速快門

主要用來拍攝慢門作品,以拍出流水的絲綢感為例,一般需要1秒或更慢的快門速度: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懶得重寫了,我把之前寫過的一個快門教程發在這裡,供您參考。


01 快門的分類


快門分為兩種


第一種叫鏡間中心快門,隱藏在鏡頭裡,組成這種快門的是一群金屬(塑料)葉片,通過收縮來完成快門的開啟與閉合。由於葉片之間幾乎沒有摩擦,所以聽不到快門聲音。


早期的數字袖珍照相機用的就是鏡間中心快門,但我們是能聽到快門聲的,因為那是從喇叭裡傳出來的,目的是讓用戶找到按快門的感覺。

如果一臺相機的快門不發出聲音,那麼,它將便於偷拍……使用手機偷拍的同學,一定要調成靜音哦。


第二種叫焦點簾幕快門,在機身內部,擋在膠片或傳感器前面,按下快門釋放鍵時,快門打開,光線照射膠片(傳感器),完成曝光。單反相機用的都是這種快門,我們聽到的“咔嚓咔嚓”聲,就是它發出來的。


有單反的同學可以試一下,在AV(光圈優先)模式下,把光圈放到最大和最小,對比兩種咔嚓聲的區別。


快門速度高的時候,咔嚓之間的空隙很短促,甚至完全感覺不到。快門速度慢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是“咔————

我猜想,有些同學是沒有聽出這種區別的

原因只有一個!

您的相機使用了自動感光度(ISO



02 感光度是什麼

感光度是膠片或者傳感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它就越敏感。


感光度的標識是ISO及其後的數字

50~80~100~200~400~800~12800~25600……


舉個例子:


我們使用100ISO5.6的光圈來拍一幅人像,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假設是1/250秒。當感光度提高到200,膠片(傳感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就提高了一倍。如果光圈保持不變,快門速度就相應提高一倍,變成了1/500秒;如果快門速度保持不變,光圈則可以收小一檔,變成F8


在攝影藝術造型中,光圈的大小與快門速度的高低,都是有其意義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使用感光度。


回到剛才的話題,在自動感光度模式下,為什麼光圈的放大與縮小,並不會改變快門速度呢?或者,至少不會特別明顯地改變快門速度。


照相機是極聰明的,它能夠分析光線,猜測焦點,還能識別人臉。但它也是很笨蛋的,因為人的拍攝需求千變萬化,而照相機只能依靠那一組固定的程序。


在自動模式下,為了拍攝到清楚、穩定的畫面,照相機不會讓快門速度降得過低,因此,當光圈從大到小,照相機有可能自動提高感光度,來保證快門速度維持在正常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提高感光度的代價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降低畫質。


03 高速快門與低速快門


一般情況下,快門速度不能太慢。


假設你的拍攝對象是運動的,慢速快門會導致這個對象的模糊。


假設你的拍攝對象是靜物,慢速快門也會造成一些問題,尤其是手持相機拍照的時候,您的手難免會因為喘氣或其他一些原因而發生微小的位移,這也會造成畫面的模糊。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這取決於被攝對象的運動速度,運動速度快,快門速度相應地也要提高。拍攝疾馳的汽車和行走的人,所需要的快門速度顯然是不一樣的。



提高快門速度的方法是使用大光圈。


但問題來了,上一講中我們提到,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假設您的拍攝意圖是:背景清楚,但運動物體的動態也要得到完美的凝固。這意味著我們不能一味放大光圈,怎麼辦呢?


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答案:提高感光度!

---------------------

小貼士:安全快門

---------------------


當手持相機拍攝時,為了確保畫面的清晰、穩定,避免手部抖動給畫質帶來的負面影響,快門速度應不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


假如您的焦距是300,那麼,快門速度就不能低於

1/300

在非一般情況下,低速快門能夠得到漂亮的動靜結合效果。即:運動物體虛化了,靜止的物體是清晰的。拍攝這種效果,需要持穩相機。根據我的觀察,初學者的持機姿勢很成問題,所以有必要專文予以講解。


當然您也可以使用三腳架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相機沒有持穩,運動物體還是會虛化的,但靜止的物體會一同虛掉,這就沒意思了。


如果您覺得我寫得還可以,不妨關注我的公號,攝影和生活和愛


鷹眼小組


熟記九種快門速度,輕鬆應對各類攝影場景

想要得到完美大片,就要理解控制快門速度與曝光間的關聯,提到曝光,就要掌握重中之重的快門速度設置。掌握這個技術參數用於攝影藝術創作,可以讓你從相機鏡頭中看到凝固的時間,讓瞬間變成永恆;也可以讓你在靜止的相片畫面裡看到時間的流動。只要你掌握了這九類拍攝情況的快門速度,攝影創作的想法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第一類 風光攝影: 1/30~1/125秒

初學攝影一定會去拍風光片,小區裡外、城市一角慢慢轉輾大江南北、異域高原,那麼在拍攝大好風景時,建議最好用上三角架,儘可能保證相機的穩定性,相機快門的設置就可以放慢至1/125秒以下直至1/30甚至更低,低速快門可以獲得畫面中一些動態的效果,當然,使用安全快門速度以下時必須要有三角架或固定住相機,避免畫面拍虛掉,還要注意關閉鏡頭的防抖功能,最好有快門線、遙控器之類的快門控制工具。

第二類 人文、紀實、報道、新聞攝影:1/125~1/500秒

這類攝影類型離不開戶內外、街拍、聚會、車輛、人物、行人,幾乎所有的攝影元素對象都會移動,我們可以根據現場的光線和對象的情況進行設置快門速度,一般將相機的速度設在1/125~1/500秒之間。

第三類 節日煙花場景:1秒~6秒

煙花開始施放時,就使用快門線來控制曝光時間即可。觀察一分鐘左右,就可以清楚抓到煙花從發射到整個爆開的時間點。在預期爆開的前一兩秒,按下快門,然後心裡默數曝光秒數,然後再放開快門。

第四類 運動畫面:1/500~1/2000秒

拍攝主體的運動速度從低到高,快門速度設置相應從低到高;拍攝主體的相離遠近決定了快門速度設置相應從低到高;根據不同運動類型,需要不斷積累自己的臨場判斷能力相應設置拍攝時的具體速度,才能拍到清晰的、凝固的畫面。

第五類 流動的水畫面:數秒~1/60秒

A拍雨,想要拍出雨點雨絲的畫面需要1/45~1/60秒,快門速度可先設置為1/60秒,按照 “快門慢,雨絲長、快門快、雨絲短,”的原則可以設置不同速度多拍幾張;

B拍瀑布,想要拍出恰到好處的瀑布水流的畫面,需要1秒~2秒的快門速度;

C拍小溪河流湖面,想要有絲綢般柔和的效果,需要設置快門速度為5秒甚至更慢的速度;想要流動感,設置快門速度1/2秒~6秒之間。

第六類 宇宙星軌畫面:20分鐘~數小時

拍攝星星軌跡,原理是利用地球自轉,星星相對靜止,通過快門速度的設置成20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當然還有多次曝光、疊加等後期軟件方法實現,請關注另文詳解)。

第七類 星空星際畫面:15秒~30秒

拍攝星空星際關鍵不能使用過低的快門速度,超過30秒會讓你的星空因地球的自轉而產生模糊拉影,想要拍出明亮清晰的星空星際需要將相機的ISO設置到較高參數(此文不作詳細展開,請關注我的另文介紹)

第八類 流動的人、車畫面:1/15秒~1/60秒

拍攝人、車及物體流動的效果,會把快門速度設置在1/15秒~1/60秒間,通過持續保持被拍攝物的對焦追拍,拍出移動主體清晰,而靜止物體模糊的特殊效果。

第九類 飛鳥、航展表演飛機畫面:1/1500秒~1/5000秒

鳥類攝影師及航空展拍攝,需要將快門速度儘可能設置高速快門,從而保證抓拍到空中飛行狀態的清晰準確的面面,當然,有時你要得到表演飛機的飛行軌跡和拉煙效果、以及飛禽的翅膀扇動的動感,可以將快門調回1/300~1/500秒之間。

上述所提到的快門速度絕非一成不變,具體參數還要在攝影創作中不斷積累個人的拍攝經驗,以期靈活運用。


烏祖虹獨立攝影人


這個要看你的拍攝時什麼題材和畫面,還有你最終想要的結果是怎樣的有很大的關係啊。說的通俗些,就是如果你的快門越快,你就越能夠捕捉到快速移動的物體,反之亦然。


其實我們可以把快門和光圈理解為水龍頭,放水的速度就是快門速度,水龍頭擰開的大小就是光圈的大小,我們每次的拍攝都是為了得到一張曝光良好的照片,還有一個決定這照片曝光的因素就是感光度了,感光度顧名思義就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就越高,越越在光線不足的地方能夠捕捉到更多細節。好了,我們說完快門對曝光有著影響,就是:

快門越快,單位時間內進光量就越小,照片就會越暗,反之亦然。


那麼除了曝光,其實一把來講快速的快門拍攝體育賽事有助於捕捉到運動中人們清晰的影像,可以把畫面清晰的定格。如果拍攝風景的水流或星軌之類的東西,慢快門就能夠體現出大自然的“靜態”之美,最慢的快門就是B門,也就是你可以通過快門線來自定義快門打開的時間長短,很適合拍攝星軌啊,極光啊之類的照片。


不要死記硬背那些數值,沒有什麼意義也很枯燥,希望能夠從更多的拍攝出自己探索豈不是更加有趣?


縱橫視覺ZoneFoto


這主要看你要拍什麼,拍不同的對象,參數設置是不一樣的。參數不是單一看的,需要結合光圈、感光度。只對快門提問的話,我就單純從不同的拍攝對象、不同的拍攝效果,說一下快門設置。(圖片:YouTu)

如上圖,想拍攝絲綢一樣的水,流動的雲彩、光軌(如下圖)等等,都需要設置慢門,具體數值需要根據當時所處的環境來定。(圖片:YouTu)

拍攝小孩,快門要設置160或以上,因為孩子經常移動,不易捕捉,快門設置慢了,照片會糊。對焦方式也要設置,單點對焦不適合拍孩子。如果用閃光燈,快門要設置大於200分之一秒,如果小於200分之一秒,圖片下方會出現黑線,因為閃光燈沒有曝光完全,沒跟上快門速度。最後,(圖片:Gentleman)

小米視覺還提供,其他攝影教程,可私信關鍵字,獲得教程。

關鍵字為:文字填滿圖片、照片做成油畫、照片做成水彩畫、心形九宮格、九宮格、換天、黑色背景、小清新、心相框、手繪、加字、局部彩色、調色、證件照換背景、日系風格、雙重曝光、電子書、下雨、下雪、加仙氣、大片效果、分散、圓相框、模糊、小星球、水墨畫。最後,

如果我的回答解決了您的問題,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感謝點贊轉發哦。


攝影自學班


單純談快門速度是沒有意義的,一定要涉及到另外兩個很重要的元素:光圈和ISO。這三者合成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叫曝光!現在開始具體說明:

1、如果被拍攝者運動很快,比如運動員啊鳥啊,這時候快門就要選擇很快,比如1/500呀,1/1000甚至更快,不難很難拍清楚被拍攝對象,這時候就會問了,畫面會很暗呀,你就需要保證快門速度的前提下,加大光圈提高iso來保證畫面的曝光。

2、如果被拍攝的是運動很慢的,你這時候在保證曝光準確的前提下,就需要考慮的是手持是否能端著穩定,通常所說的安全快門為焦段的倒數,這裡小夢建議有防抖的機身或者鏡頭可以開啟防抖。

3、如果被拍攝的幾乎靜止的,光線充足的時候,你只需要考慮曝光準確即可。如果光線較暗,比如夜景建議降低快門,降低iso,關閉防抖,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可以獲得更好的畫質。


影像夢享家


快門的速度是根據攝影的需要來決定的

一般情況下,需要的到清晰的照片,那麼對於照片的其他方面沒有什麼要求,一般快門要求在30分之一秒以上,光圈自動,ISO自動,拍出來的照片不容易模糊

在三十分之一秒以下的快門,就需要用三腳架,或者放下相機,不能手持,不然出來的照片都是模糊的,這種拍攝可以叫做慢門拍攝了,同時為了照片清晰,建議ISO手動設置在400左右,相機可能會將iso設置的非常高,造成畫面噪點過多,光圈建議也手動,不然一定是開到最大光圈的,這樣的慢門,拍夜景,拍流水,拍星空什麼的

當去拍攝寵物,小孩,打鳥,拍個海浪,拍個跳躍什麼的,那麼建議快門在1/200以上,這樣才能得到清晰的瞬間的照片,這個時候完全不用考慮手持的抖動,完全對於相片不會有什麼影響,

說到底,快門的選擇是由拍攝什麼樣的照片決定的,而且快門的變化,和光圈的變化,都會對照片的整體的氛圍產生影響,看看你喜歡拍什麼吧


我愛輕攝影


攝影時怎麼選擇快門的速度,主要看你拍什麼題材,和你使用相機的習慣。首先你先弄清楚照相機的曝光原理,是由相機的光圈與快門速度來控制正常的通光量達到正常曝光的效果。一個是鏡頭孔徑的大小,就是光圈,越大進的光線就多,曝光的快門速度就越快,反之光圈小,快門速度就要慢些,這就是曝光的時間就要長些。明白這個原理之後,怎樣來設置速度就肯容易了。



一般相機都有光圈優先模式AV模式,和速度優先模式TV模式。如果你優先設置速度,相機會自動區配一個光圈給你。所以這個時候就看你需要拍攝的主題和內容來決定你選擇的速度。比如你拍運動的物體,你就要選擇快門速度要高於你拍攝的物體的運動速度,比如拍在奔跑的人與動物,就要採用高速模式,速度可以設置在1/125以上,有的可以達到幾千分之一秒,可以把賽車高鐵,甚至飛行的子彈照清晰,高速用於抓拍運動中的精彩瞬間。



如果你手持拍攝,保證照片清晰,速度也不能太慢一般不要低與1/30秒,如果再慢就要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有的時候故意要速度慢下來,比如你拍攝瀑布或流水或表現動感的車流,就把速度降低到比你拍攝的物體還低的速度。比如1/2秒,或者長時間幾秒,幾十秒,甚至更長時間曝光。比如拍攝夜景,星軌等。這個時候你必須用無線遙控器來實現,保證相機完全不震動。所以根據你想要的照片效果和你拍攝的題材來選擇適合的速度,然後通過光圈和感光度來配合,有時也藉助閃光燈來提高速度,達到最終你想要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