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理性入市,看好收益,更要理性看待風險

如今,無論是新一線、二線城市陸續展開的搖號購房,還是三四線城市投資購房,都說明了一個現象,在以專家為首的輿論倡導下,民眾的情緒極易被感染,買房、搶房缺乏理性思考。

關於房子,很多人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個慣性思維,越鼓勵,越小心,越阻止,反而越好。所以反映到生活中就是,越是限購的政策,越是有群眾衝破了頭的往裡使勁,一些打開限購的城市,大家往往更願意採取觀望的態度。

房地產:理性入市,看好收益,更要理性看待風險

大家在購房的時候似乎都對一窩蜂地搶的更感興趣,因為被搶的東西一般讓人感覺都是稀缺的,但一定是有價值的嗎? 要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從兩個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泡沫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就要比比誰能保持泡沫最小,那麼誰就能損失最小。所以要防止資產泡沫過大,畢竟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實體經濟都需要資本做支撐,否則無論是進口替代還是出口導向,我們都不能長久的保持優勢。

其次,讓我們再聊聊個人,也就是如今的房地產不規則發展下去對我們個人會有哪些影響。 個人參與市場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就業,目前製造業承擔了25%左右的就業人口,而製造業與服務業又是慼慼相關,也就是說如果製造業走弱,服務業也會開始衰落,而這所引發的失業就是對個人的直接影響。

現在說到失業,感受的不太真切,試想一下,目前相當多的購房者都是高負債、高槓杆,如果他們再失業,那麼手裡的流動資金還能支撐多久的房貸?那麼支撐不下去之後,必會斷供。

於此相對應的是,煙雨欲來風滿樓,危險來臨之前,炒房的人,會為了及時止損而拋盤;投機者也會盡量防止爛尾,保障資金回籠;而剛需者,也會因為擔心失業而提前套現。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任何有投資屬性的產品,一旦下跌,在羊群效應的影響下絕沒有人願意接盤。一旦開跌,可能就是一路走低。

房地產:理性入市,看好收益,更要理性看待風險

綜上,可以看到為什麼一線城市開始進行功能疏解,城市管理,二線城市為什麼一邊吸引人才,一邊還不斷強調著限購,因為泡沫的控制與否,關係的不止是國家發展大計,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無論有房無房,都將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所以,我們還是好好賺錢,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這裡還有一個邏輯需要強調一下,房價高並不是問題,收入水平跟不上高房價才是問題。我們如今覺得房價高,是因為我們收入低,儲蓄少,那麼隨著調控的不斷完善,我們的收入跟得上房價,這才是正確的出路。在那之前呢?厚積薄發,不斷的學習和強化自身能力才是硬道理,如果手中的收入還不足以支付一套房產,可以選擇租房,在58同城上有很多房源,各種類型,各個地段,選擇最事宜的生活方式也是硬道理。

房地產:理性入市,看好收益,更要理性看待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