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現在買房別嫌貴,以後至少能翻倍,網友:買房是必然選擇?

最近看了不少房產中介的文章,大致都是在反覆論述著過去的十年,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上漲了8倍到10倍,二線城市上漲了7倍到8倍,三線城市上漲了3倍到四倍,歸結到一句話,現在買房別嫌貴,以後至少能翻倍。小編看了也是無奈,要是能買得起,誰還會猶豫。

多數文章都在反覆咀嚼著即成事實,也用大量的數據和資料在證明著未來房價的上漲,雖然多數話除了讓人焦慮外沒什麼大用,但有的感受還是比較真實的,比如“大部分人並非真正痛恨高房價,而是痛恨自己還沒有買房!”,對於個人感受來說,確實如此。

中介:現在買房別嫌貴,以後至少能翻倍,網友:買房是必然選擇?

但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就是因為是非難料,難以解決,但究竟是什麼問題在困擾著人們,又有哪些途徑可以減輕剛需的生活負擔?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房子是剛需,未來人人都會有房,但人人都要買房嗎?

房子是用來住的,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剛性需求,這裡強調一下,所謂的剛性需求就是居住的唯一性需求,什麼意思?剛需講的更多的是購房者心理壓力以及房子的功能屬性,比如小名在五線城市有一套房子,即使到了一二線城市打工,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買房不會是唯一的選擇,心理不會有特別大的壓力。可是如果小名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沒有房子,那對於房子的焦慮可想而知。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分析下去,未來會不會人人都有房子呢?

買房or不買房,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然抉擇

房子捆綁了太多社會福利,丈母孃挑女婿,首先要有房,房子是保值增值最佳投資。房子之所以貴,是因為它擁有太多應該貴的道理,買房或是不買房是在城市中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這是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中介:現在買房別嫌貴,以後至少能翻倍,網友:買房是必然選擇?

城市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既然要發展,就要算一算城市戰略發展的要素是什麼,這個要素需要怎麼平均,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而這些人需要有住房,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城市就很難高速發展。

事實上,房子價格高,選擇租房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房子承載了太多功能屬性,在房價品穩增長的趨勢下,我們不能要求房子剔除所有的光環,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需要解決,租房也需要附加更多的功能屬性。這會給更多人多種選擇,可以選擇58同城租房、也可以選擇公租房廉租房,如果在高房價面前買房都成為一種充分選擇,那麼租房為什麼不可以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中介:現在買房別嫌貴,以後至少能翻倍,網友:買房是必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