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改建結合 三份「紅手印」決議書助力城中村風貌提升

2018-07-27 19:33 | 柯城發佈

“要是沒有異議的話,大家就簽字按手印吧。”7月24日晚上,在雙港街道辦事處會議室,五湖村黨支部書記毛榮山將《白涼亭風貌提升工程第二次會議決議》擺在了大家面前。16名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鄭重地在決議書上按下了“紅手印”。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圖為白涼亭第三份“紅手印”決議書

帶頭簽下決議書後,毛榮山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現在開始正式改造了,我們一定要努力把工作做好,把村莊改造成市中心的美麗大花園。”毛榮山緊握住參與改造的村民餘賢良的手,激動地說。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其實,這已經不是白涼亭黨員幹部、村民代表第一次簽訂“紅手印”決議書了。白涼亭是典型的城中村,網格內共有79戶人家,47幢房子,原先散落於房前屋後的違建附屬房、鋼棚、圍牆,與相鄰整潔有序的荷花西路顯得格格不入。5月28日,白涼亭網格支部在黨員程土榮家召開支部黨員大會,10名黨員按下了全區第一張農房整治整村推進的“紅手印”決議書,並依據決議要求,於5月30日完成違建騰空。6月23日,白涼亭自然村全部違建“清零”,共拆違52宗,面積約3172平方米,其中整治“一戶多宅”4宗。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圖為白涼亭第一份“紅手印”決議書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由於村莊位於主城區,拆除後的農房“斷壁”顯得特別刺眼。拆違速度快,改造建設速度也要跟上。7月19日晚,在白涼亭農房整治專班辦公室,14名村幹部、村民代表在第二份決議書上簽字按下紅手印,一致同意對“上改下”“白改黑”工程採取投工投勞方式進行,即動員村民付出勞動、獲取酬勞。同時,對外立面改造和庭院景觀改造工程由街道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即用補償款獎勵自家承擔改造任務的村民。“拆好建好,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我一定要全力支持。”當晚,趕來專班簽字的91歲老黨員何樟根說。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圖為白涼亭第二份“紅手印”決議書

改造方式有了,那如何確保“上改下”“白改黑”、外立面改造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工?這就催生出了24日晚大夥簽訂的第三份決議書。根據決議,將成立五湖村白涼亭風貌提升小組,並設立政策處理組、物資採購組、質量把關組、施工安全組、記賬組5個工作組,5組之間互相監督、互相配合。

“為了能在45天內完成改造建設任務,真正落實好投工投勞、以獎代補,我們以‘紅手印’決議書的形式制定實施方案,確保環環相扣、責任到人。”毛榮山說,他們積極動員每一個村民參與進來,讓村民擁有“參與者”、“監理員”的雙重身份。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7月25日下午,“白改黑”工程放樣後,白涼亭正式啟動了風貌提升工程。“村裡花小錢辦大事,確實也做到了公開公正,令人服氣。我們都是為了把自己老家建設好,誰都不是局外人,誰會不盡心盡力呢?”現場施工總負責、普通村民朱土耀欣喜地說。

拆改建结合 三份“红手印”决议书助力城中村风貌提升

“一滴水能映射太陽的光輝,黨員是一面旗幟。一份份富有重要意義的‘紅手印’決議書,打開了基層治理和農房‘拆改建’結合的新局面,生動地體現了黨員帶頭、幹群聯動帶來的生命力。”雙港街道黨工委書記鄭亮表示,按手指印本身只是一種形式,根本在於在基層治理中,要發揮黨建統領的決定性作用,一根紅線貫穿始終。

(原標題《【拆違治亂 柯城在行動】拆改建結合 三份“紅手印”決議書助力城中村風貌提升》,原作者 劉婧文 ,編輯 李詩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