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器物簡史》連載——丰容盛鬋,髹漆之美

《中國器物簡史》連載——丰容盛鬋,髹漆之美

夏朝是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夏朝延續四百餘年,約在公元前16世紀被商所滅。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是中國第一個保留文字記載的王朝,在文化、青銅冶煉等方面均達到了較高水平。夏商器物特徵與當時人們的圖騰崇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器物造型、紋飾多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種獰厲威嚴之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漆器是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距今約七千餘年。經過漫長的發展,在稍晚一些的良渚文化中出現了鑲嵌工藝,對後世影響深遠。夏商時期,漆工藝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手工業。漆器品種以生活用具為主,夏朝有鼓、觚、盒和漆棺等,紋飾受陶器和青銅器影響,以動物和幾何紋樣為主。漆 胎為木製,工藝以挖制和斫制相結合,並出現了新的雕刻工藝,如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雕花漆器殘片。

《中國器物簡史》連載——丰容盛鬋,髹漆之美

商 纏絲線黑漆木桃 河南省信陽地區文管會藏

商朝漆器品種除日常用具外,還有樂器、兵器及喪葬用器等。紋飾以饕餮紋、雷紋等紋樣為主。同時,漆裡可摻雜各色顏料,器表還可貼金箔。商朝漆器以木胎為主,有少量的陶胎和銅胎。

《中國器物簡史》連載——丰容盛鬋,髹漆之美

商 朱漆雕花漆棺痕跡 安陽侯家莊西北崗大墓出土

器物示例:纏絲線黑漆柲(bì),殘長14釐米,最寬3.7釐米,湖北省黃石市白沙遺址商朝文化層出土。柲,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此器物為木胎,木柲握手處突起五層絲線,編織出細密的直線方格雲雷紋圖案,每組圖案由四層方格紋和一個十字紋組成。通體髹(xiū,把漆塗在器物上)黑漆,絲線浸漆固結,產生浮突變化,既防滑又融入了原始的審美元素,是三千多年前真正意義上的漆線紋飾。

《中國器物簡史》連載——丰容盛鬋,髹漆之美

商 纏絲線黑漆柲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由於年代久遠,且當時漆器多用木胎,難以保存,故今人對夏、商兩朝漆器瞭解甚少。從目前已發掘的器物分析,商朝漆器多用黑紅二色,多以礦物質顏料或植物性染料調色,紋飾多仿自青銅器紋飾。

夏商時期,漆器主要用於製造生活用具、樂器和兵器。漆胎以木質為主,商朝有少量的陶胎和銅胎。紡織品方面,夏朝以絲麻為主,發展至商朝品種有所增加。此外,商朝毛織技術也比較發達。今人對於夏商服飾的認知並不多,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商朝服飾已有等級之差,高級的織品、繡品由貴族享用,底層平民只能用麻類織物,商朝服飾種類至少已有十餘種。

時至今日,人們對夏朝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對於夏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認識“美”的知之甚少。商朝人嗜占卜與人殉,尊神而又敬鬼,其精美器物不僅是財富權利的體現,也是溝通天地、聯絡神人、震懾平民的法器。因而器物造型與紋飾逐漸變得威嚴詭異,既體現著宗法制度,又表現著信仰和思想。夏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開端,處於中華文明的前期,其器物、社會、經濟等方方面面都呈現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成長之態。

連載中,敬請期待……

節選自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評估委員會編著出版《藝術品鑑定叢書-中國器物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