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纳西金凤凰

达坡玛吉是一位优秀的纳西族青年歌手。2008年,达坡玛吉和她的表姐和金花搭挡,荣获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银奖。

她俩演唱的纳西古歌《栽秧调》、《嫁女调》、《吟酒歌》,余音绕缭;鲜亮如花的长相、淳朴天然的台风、光泽别致的服饰、天人合一的情态,给电视观众美好而深刻的享受。

之后,纳西姐妹精彩演唱的一系列纳西族原生歌曲,经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之后,达坡玛吉或者单独或者和她的弟弟达坡阿玻(中央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合作,在诸多主流媒体的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让更多观众所喜爱、所熟悉。同时,人们对她的了解也更加多元。

特别是在她的个人演唱专辑《纳西盼金妹》、《纳西珍珠》、《阿妹的情歌》,以及她和表姐和金花再度合作,相继出版《纳西天籁》等几张唱片之后,专家好评如潮。

然而,达坡玛吉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应当如何定位,却让专家们感到困惑;玛吉是原生态歌手,还是流行歌手;她是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众说纷纭,难于统一。

但有一点,人们是一致认同的,那就是她的演唱风格和方法的多元性、多彩性,以及个人表现力的特殊性,以及她的演唱方法和音色的难于复制和模仿的自我性、个例性;而特别是鲜明的原生性,与原创性、流行性、时尚性的相互融合、相互滋润,形成了她特殊的方法与风格。通过潜心解读,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理解。

一、 纳西族母语文化与当代多元文化的融合

纳西姐妹花达坡玛吉(汉名和秋香)、和金花演唱的《栽秧调》、《打谷调》、《吟酒歌》等一系列纳西族古歌,所以能和我们的听觉自然对接,一方面展现了古老的纳西母语音乐文化的强大魅力,另一方面也使之与当代审美情趣天然吻合。

这说明,优秀的原生民歌是能够不断穿越时空的,是经久不衰的不朽绝唱。但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演唱总是和自己的心灵状态,和她们所拥有的当代审美情趣密不可分,总是会自然面不自觉地流溢出歌唱文化的当代性。

这是因为达坡玛吉这朵金花,是生长在丽江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的时尚女孩,是见过很多大世面的纳西盼金妹(姑娘),她的审美情趣是比较现代的。达坡玛吉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高校系统地学习过民族声乐,受到过更多的北方大文化的影响,情趣则更为时尚和前卫。

丽江所以闻名海外,是因为这个纳西人的故乡自古以来不封闭,也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文化上格外的开放。丽江是茶马古道上闻名遐迩的重镇,而达坡玛吉的故乡丽江塔城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拥有十分灿烂、格外厚重的人文历史。

而纳西这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淳朴、豪爽、大气、细腻,既善于吸纳兄弟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亮点,又十分固执地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纳西文化与外来文化有十分亲密的对接与沟通,使得纳西族古老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相互滋润,受到现代中国人、外国人的广泛欢迎。

长期处于门口开放的区位优势,使得丽江的民族文化植根于乡土而不土,重视民俗而不俗。这里的原生民歌,总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和人们心路历程的不断延伸,既吻合于这一片美丽而古老的热土,又自然对接时尚的色彩,使原生音乐牢牢地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深层,而它的灵魂又并没有完全地停泊在原始状态,它的文化精神也在不断地成长和伸展,显现出越来越丰富的人文魅力。

达坡玛吉作为新一代纳西族歌手的杰出代表,用歌声告诉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原生态民歌从来不是静止的、尘封的,它像古老而又年轻的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清泉水,从远古纳西人“创世纪”的豪迈歌声里,不知疲倦地流至今天,与当代的多元文化汇流一处,互动互映……

二、多民族音乐元素和韵味的融合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唱的作品体现多民族音乐元素的相互融合;二是既因为作品风格,又因为个人的能力所表现出的多民族韵味的融合。达坡玛吉出生于丽江塔城。这是丽江市玉龙县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德饮、维西三个县的交界处。

这里的民族以纳西族为主,与汉族、藏族和傈僳族杂居,民族文化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相互滋润。达坡玛吉演唱的纳西族歌曲,大多是她的父亲作曲家和文光创作的,充分体现了多民族风格韵味的融合,而她的演唱能力也表现出民族音乐的多元性、丰富性、含蓄性。

从基因学上讲,无论是她父亲创作的歌曲,还是她精彩的演唱,都体现出故乡的民族音乐的多元性有着深远的历史,他们父女在创作和演唱上的能力是有着本能因素的,有些亮点也是与生俱来的。

尽管达坡玛吉演唱的歌曲,鲜明地体现了纳西族母语文化,她表现出的独特韵味也是符号化的纳西族韵味,但她的歌声里还有很多的外来元素,能够与纳西韵味水乳交融,相映成趣。

正是因为这多民族、多元性的韵味,使得她演唱的藏族、傈僳族、蒙古族歌曲,也能够形神兼备、独具韵味,反映出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马背文化内涵,飘溢出一股诱人的酥油香、奶茶香,和亲和温馨的泥土香。以至她和达坡阿玻姐弟俩演唱的彝族撒尼人的原创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也赋予多民族、多元素的色彩,清新、别致、细腻、光鲜……

三、 古纳西母语语调与普通话标准读音的融合

达坡玛吉是纳西人中普通话说得非常好的一位,在北京上过大学,当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普通话,在汉语的歌曲演唱中没有语言的负担。她始终不愿意改变的纳西母语语调和母音,使她的话音和歌声充满了活力与亲和,用最根本、最原始、最真实、不加修饰的最本质的声音去感染观众。

她用纳西语演唱的《纳西乐》、《纳西祝酒歌》、《唱起来,跳起来》、《请到纳西村寨来》等一系列她的父亲、纳西族作曲家和文光的原创歌曲,每每让笔者与纳西族的先民在某一个时空里邂逅,而无时不刻地与达坡玛吉零距离地沟通,是母语、母音使然。同样是和文光的作品,用汉语演唱的《玉龙欢歌》、《月亮天天圆》、《古道情歌》、《石鼓谣》、《火恋》、《情醉女儿国》等,则与观众的心路历程和心灵状态更加对接,与共同的审美情趣水乳交融。

笔者一向认为:歌唱另一种语音艺术。语言形成方法,语言带动方法,语言支持气息,语音调控收放;其中,语音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是情感链、位置链、气息链和方法链。玛吉演唱风格的形成,所以有其特殊性,与家乡的山水、遗传的基因,个人的经历和艺术的悟性、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形成语言特色、语音韵味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特殊的歌唱语音,使她的发声点很高而不固定,气息的支持点很多而不拘泥,可头腔、鼻腔、口咽腔发声,可横隔膜、腹膜支撑,也可喉头、胸腔、面部以至肩膀支撑,根据语言习惯和情感表达而定与不定,随机应变,步换形移。而这种不规则的、动态活态的唱法,给人灵动而活泼的美感。

四、 多种演唱方法的融合

关于达坡玛吉的演唱方法,专家有不同观点的定位。一说是她属于原生态的民族唱法,一说是民族化的流行唱法,一说是民族唱法中的一种。笔者认为她是民族唱法中的特殊种类,是自成一格的。

她是原生态唱法,也是“民通”唱法,隶属于中国的民族唱法,但与其他歌手均有明显不同,那就是在“最根的音乐”内核中,广泛吸纳、借鉴,形成纯自我的风格,体现纳西民族文化的精髓。玛吉的歌唱“天人合一”,与大自然互动生辉,仿佛不是唱给人听的,而是自娱自乐、尽情渲泄,把内心的独白唱给自己来享受,有如丽江玉泉的清流,是为了装点自己而美好地歌唱……

达坡玛吉有良好的乐感和音准记忆,没有语言负担,且能歌善舞,她的肢体语音和歌声同样天然而流畅。她能把外来文化的规范性和纳西原生态音乐的不规范性熔于一炉,使她在多种风格作品的演绎中一枝独秀。

金鸿为

2011年8月3日于昆明

传承在路上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纳西族歌手达坡玛吉参加《耳畔中国》节目,玛吉演唱一首《愿》,令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的备受感动。

《愿》是与灵魂的对话

在《耳畔中国》中,玛吉演唱的《愿》,词曲都非常优美:“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颇有诗意和禅意,它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玛吉说,«愿»是她设计的«四季»中第四部曲,表达的是冬天里的一种蓝色。

“从小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孩子,永远不会忘怀冬夜的那轮明月。喜欢在冬天里,玉龙雪山下雪后,跑到雪山下的玉湖看月亮的情结一直在我的音符里。我想表达雪山和湖泊映衬下的幽蓝,那是我生命里最深邃的颜色。有一天,我拿起奶奶的录音,突然听到奶奶的《嫁女调》和《牧牛姑娘》。我一下子认定我要的蓝色就是这个模子。《愿》的创作元素是奶奶演唱的《嫁女调》的主旋律,和我小时候听奶奶讲的故事《牧牛姑娘》。”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在这首曲子里,我是表达了我的一种回归,那就是信仰。歌词表达一位女儿与变成小鸟的母亲的灵魂对话。生命中的轮回和灵魂,在音乐的国度里是那样的相依相伴”。

《愿》中的女儿对生命吟唱着:“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弯弯月亮哟,挂在树枝丫。遥望星空哟,仙鹤飞回来。凝视苍穹哟,花海在开放。清清湖水哟,莲花朵朵开。蓝天白云下,孔雀飞回来。牛羊满山坡,妈妈在歌唱。孔雀飞回家,朵朵莲花开。菩萨笑了,妈妈笑了。”

《愿》表达的是玛吉对生命观的一种理解,就像佛教中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灵魂存在的,或许,她以一只小鸟的方式存在,或许她以一颗小草的方式存在。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中国文字,字字是咒,没有咒,何来的魂?

2008年,玛吉参加全国青歌赛时,仅仅是因为喜爱唱歌,喜爱舞台演唱。但近几年来,一直游走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家的玛吉,对音乐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除了路上的感悟和见闻,更多的去寻找文化的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所有的孩子都要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传统文化的根脉丢弃了,所有的东西多元了,那文化的发展空间就没有了。所以深感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要有责任心和自信心。”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所有人对音乐的喜爱也是各不相同。有多少纳西族同胞会说“我爱纳西歌曲,我手机里下载的大部分都是纳西歌曲”呢?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玛吉说:“年轻人丢弃母语是社会的文化导向造成的。我的第一语言是纳西语,第二语言是汉语,第三语言是英语。我个人也喜欢欧美音乐,我去年在美国纽约罗切丝特也学唱英文歌。可是,我在舞台上坚持唱国语和母语,这是一种文化存在感的态度。一个歌手跑到国际舞台,连自己母语的话语权都没有了,那咱们就会很悲哀了。语言只是个工具,但母语在文化层面上,是一个浓缩的文化载体.至关重要。在佛学概念里,中国文字,字字是咒,没有咒,何来的魂?”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人人都是无字经书

关于经历,玛吉回忆起师父说的一句话“中国最有能量的经书是无字经,每个人都是一本经。”

在《耳畔中国》节目中,玛吉与音乐总监捞仔的音乐团队合作时,他们说,玛吉的音乐就是世界音乐,他们发现纳西族的音乐非常优雅,有点类似法国的香颂音乐。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我不注重学历,但我注重感悟。虽然,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是少数民族的东西要放到世界的舞台上,不能只是让别人感到你的东西是猎奇的,而是要找到与世界共通的文化语境。”达坡玛吉出生在纳西民歌世家,从丽江古城区职高的一名音乐老师,到考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到毕业后考入云南省文联音乐家协会,又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再到美国纽约罗切丝特Nazareth大学游学,玛吉一直在路上边走边学,从未停息过。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纳西民歌传承人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达坡玛吉的纳西民歌传承于现年86岁的纳西民歌传承人肖汝莲奶奶,从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歌唱演员的弟弟达坡阿玻到父亲和文光,再到小到5岁的侄女达坡玛璐一家五代都在坚持纳西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大梦同圆人物周刊本期推荐丨达坡玛吉:纳西民歌,声声不息

2003年,荣获首届中国酒歌大赛演唱金奖

2008年,荣获CCTV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银奖

2010年,荣获国家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

2010年,荣获中国青年少数民族歌手原创音乐最具实力奖

2006年,荣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十大金牌歌手奖

2009年12月,与家人参加CCTV3“神州大舞台爱国歌曲家家唱”,演唱《月亮姆》在全国家庭才艺选拔大赛中,荣获优胜奖(金奖)

2014年,音乐作品《中国画》荣获云南省委宣传部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2016年9月,演唱作品《祈福平安》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颁发的宣传片类创优三等奖

2012年,演唱的作品《秧歌》荣获云南省文化厅第九届青年演员比赛声乐组二等奖(第一名)

2014年5月,与家人一起在人民大会堂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国家副主席李源潮颁的奖

2012年,演唱作品《玉龙欢歌》、《情醉女儿国》参加全国村歌大赛金奖被授予云南文艺基金贡献优秀二等奖

2013年,作品《相遇》、《情醉女儿国》荣获“红云红河”杯2013年云南旅游歌曲大赛荣获原创作品优秀奖

2014年,在昆明成功举办达坡玛吉公益演唱会

2013年,代表中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演唱纳西民歌

出版«情醉女儿国»等多张专辑,发表论文«守望原生态民歌»等数十多篇文章

参加CCTV和全国各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和春节联欢晚会、国庆晚会的演出,出访芬兰、日本、法国、德国、瑞士、澳门,新加坡,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曾经给《青年与社会》杂志、《中华文艺传承》、《湄公河》、《边疆文学.艺术云南》、《LADY》等杂志做封面人物和专访

曾担任云南"金钟奖","中国新歌声"云南赛区等各类大赛的歌唱评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