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題解】

西斜的夕陽射在偏僻的村落裡,這一起句就已給人靜謐之感。接著“窮巷牛羊歸”,雖是動態,卻顯得那麼悠閒,那麼安寧;夕照下,歸家的牛羊三五成群地朝著里巷間緩緩走來。

接著兩聯,“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荊扉。雉雎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由近至遠,一口氣寫了三個場面,樸素簡潔,飄出一股濃重的鄉土氣息。田埂上,幾個農夫依鋤而立,任風吹乾汗珠,暫作小憩。這已經是靜了,卻又“相見依依”,有話語聲可聞。“依依”兩字,則不但表現出農人間的親切,而且語柔聲細,因場面開闊,配有微音響起,更覺得自然,靜得出脫。

末兩句“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既是詩人的感嘆,也是詩畫的理性的總括,有著詩人的別緻的“頓悟”。“淨”、“靜”渾成,以禪入詩。既富有牧歌情調,樸素、親切、自如,又呈現出外靜內淨,詩、禪、畫三者和諧統一的美的個性。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原文】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

夕陽映照著安靜村莊,深巷裡歸來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著放牧小兒,倚著杖棍在門口眺望。

麥苗開花野雞啾啾啼,春蠶休眠桑葉已採光。

田夫們扛著鋤頭回家,相見時依依說短道長。

我多麼羨慕農家安閒,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賞析一】

詩的一開頭“斜陽照墟落”,就描繪出夕陽西下,夜幕將臨,夕陽斜照村舍的蕭疏景色。這裡既交代了時間,有點名了地點,並拉開了全詩背景的帷幕。接下來詩人飽蘸生動和親切的筆墨,滿懷激情的寫下了“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這種景象,在鄉村來說是極為平常的。但是,正是這種極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詩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著孫兒,他步履蹣跚,拄著柺杖,倚門而望,迎候孫兒的歸來。這種爺孫之間的深情深深地感動了詩人。使人彷彿從中看到了這種野老候歸、爺孫相見那歡快的情趣。詩人從這幅恬靜、靜謐的圖畫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接著,詩人又描繪了另一幅田園山水畫“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前兩句是描寫的靜景:在麥子吐華之際,野雞鳴叫,召喚家人快快回歸;桑葉稀疏,桑蠶休眠。後兩句是描寫的動景:夕陽下的農夫們扛著鋤頭,踏著暮色,帶著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歸家的途中,遇見鄉親,親切絮語,相互問候,顯得非常親切。這一靜一動的描寫,顯得那麼的自然、協調,彷彿這天然成趣、不假雕飾的田園山村的風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親切!

農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實的,農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樸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誠摯而純真的。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聯繫到當朝之間爾虞我詐而感慨萬分,心中不免頓生羨慕與惆悵之情。詩人寫此詩時,正是自己官場不得志、希望破滅之時。當眼前看到田園山川這一幅幅美景與自己身處在險惡官場生活一對比,不免發出了“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的感慨。詩人在最後用《詩經·邶風·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歸”這一反覆詠歎的詩句,正是表達自己想擺脫爾虞我詐的官場爭鬥,歸隱田園的願望。所以,這最後兩句不僅在意境上與“斜陽照墟落”相照應,而且在內容上也點明瞭詩的主旨所在。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全詩從內容上緊扣一個“歸”字,如牛羊歸圈、牧童牧歸、野雞歸鳴、桑蠶作繭、農夫歸家等,都在寫“歸”。詩人寫他(它)們的有“歸”,實際上反村自己的無“歸”。整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優美、怡靜、安寧、閒逸的山村農家晚歸圖,而且藉此抒發了內心的惆悵之情與擺脫官場,歸隱田園的願望。

王維此首《渭川人家》在寫法上有獨到之處。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與願望,以農村斜陽西下做背景,描繪出農夫(牲畜)們“歸”的情形和“歸”後的“語依依”情景,來反襯自己的痛苦、苦悶和孤單的心情與歸隱田園的願望。整首詩結構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間寫“歸”的各種情景,最後兩句點明主旨,使得整首詩意境完整,首尾照應,讀來分外親切。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賞析二】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

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篇。接著,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詩經》裡的幾句詩:“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人痴情地目送牛羊歸村,直至沒入深巷。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柺杖,正迎候著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家的樂趣。頓時間,他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不是嗎?麥地裡的野雞叫得多動情啊,那是在呼喚自己的配偶呢;桑林裡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就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田野上,農夫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簡直有點樂而忘歸呢。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身世,十分感慨。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羨慕又惆悵?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地說:“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其實,農夫們並不閒逸。但詩人覺得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閒逸之感。《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覆詠歎:“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藉以抒發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讀完這最後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麼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於完成那幅田家晚歸圖,這就失之於膚淺了。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