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屋》:尋找幸福,回歸生活的本質

記得有人曾將“生活”的本質定義為 - 為幸福的意義而存在

而這句看似簡單的釋義中小編認為是包含著兩種不同層次含義的。

第一點,就是生存。這也是最基本的,人只有活著才有意義來談什麼是“生活”。而關於這一點,無需質疑,一般常人都是能達到的。不管是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會讓我們疲憊不堪,還是慢節奏的田園生活會讓我們靜謐悠然,至少我們都活在這片藍天下。

而第二點,就是幸福。也即為人生的樂觀態度。

雖然人們各自心中對“幸福”的方式或程度定義不同,但是它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即滿足、價值、幸福感。當人們的一切日常活動無限趨向於這些標籤時,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也會油然而生。

關於這兩點,我們來看下羅英石導演的鏡頭是如何來詮釋“生活”,追求幸福的。

林中小屋

숲속의작은집 (2018)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作為韓國綜藝王牌導演,從揹包旅行系列的《花樣青春》,到遠離城市之農村食材料理系列的《三時三餐》,以及17年熱播的《尹食堂》。羅英石導演都在傳遞著一個信號,一個我們敢想卻不敢輕易行動的願景- 擺脫競爭激烈的快節奏生活,在自由悠閒的地方開店、種草,做自己喜歡做的一切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而由蘇志燮、樸信惠聯合出演的《林中小屋》其實也是在講述這一方面的事情。即主人公三天兩夜或兩天一夜在人跡罕至的林中小屋中,通過“Off Grid(離網)”的方式來體驗生活,觸動幸福。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劇中,首先是樸信惠對自己林中小屋一段大致介紹,而我們在其中看到的三個關鍵點就是“發電完全靠太陽能”、“日常用水完全靠定量的桶裝水”、“隔斷與外界一切無關聯繫”。而除此之外,他們二人還會通過“幸福促進委員會”提供的日常小實驗來尋找、定義自己心中的幸福。

試驗一、尋找自然的聲音。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如蘇志燮聽溪谷中流淌的水聲,樸信惠在給路上的植物貼名牌等等。導演為什麼會這麼設計呢,其實反觀在城市生活的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難單獨聽到一種聲音的。就算聽到了,也很少有時間去感觸和體會那份聲音對於自己來說是否存在意義。

所以導演在最初的旁白中就曾這樣說道,“不管實驗是否失敗,還是有點累,更不要因此受挫,記住唯一重要的是你是否變得幸福”。

實驗二、極簡主義遊戲。

說到“極簡主義遊戲”,就要說下“極簡主義者”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 物質極簡、社交極簡、愛情極簡、事業極簡、言語極簡。也即對極簡主義者而言,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麼,在抵制物異化的同時,更多的關注生活本身。

而“極簡主義遊戲”中有趣的一點就是在於它倡導每天持續的扔掉一件東西,並按日期把扔掉的東西拍照發到SNS上面去。而這裡最有意思的就是“食材達人”樸信惠在減少食材時,不是糾結“大蔥是減少一根根部呢,還是一瓣葉子”,就是“洋蔥、酸奶不能讓步”,“四個蘋果可以讓出兩個”等等。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而對應到另一個實驗對象蘇志燮身上卻略顯的乾脆些。因為有過合宿經歷,所以基本上都是按“儘量只帶需要東西”的原則來準備行李的,以此他所有的行李精簡到只用一個揹包就能塞下。其中譬如兩天一夜的外宿時間裡只帶了一套衣服,連襪子和內衣都沒有帶等等。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而從兩位實驗者的自帶食物對比來看,新生代女星樸信惠簡直是移動中的“微型便利店”,除了幾袋日常生活用品外,還帶了一行李箱的食材和零食。而內斂的頂級男神蘇志燮卻只帶了簡單的3根香蕉、一袋海藻、三包牛肉和小袋大米。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實驗三、一種小菜的用餐方式。

用一種小菜,是不是更能品味出食物的色香味。

其實這可以引申到現在人們日常提倡的“健康飲食”或飲食習慣上來,即膳食在於均衡,而非“量的多樣化”。

當然劇中有意思的就是“在食物面前沒有良心”的樸信惠說的“為什麼辣白菜也要算一種小菜?”,以至最後只能在蘿蔔湯中額外加上一點青椒來確保湯味爽口。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實驗四、自發感知快樂反應(ASMR)與能量總量法則。

自發感知快樂反應(ASMR),即我們常說的“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 - 通過對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身體的某一範圍內產生一種獨特的、令人愉悅的刺激感。

而劇中涉及到的就是聽覺 - 聲音,那些誘導心裡上安定與快感的聲音。如蘇志燮在平常減肥控制飲食時會看一些美食節目,以及能使自己心情愉悅的林間風聲、雨聲、鳥鳴聲等等。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至於能量總量法則,其實就是說能量的形態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總量是守恆的。如果你想要獲得能量就要消耗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就如樸信惠的親手劈柴、親手生火取暖,蘇志燮靜靜地看雨、靜靜地凝視燃燒的篝火。其實都是導演在引導出“你在行動中得到什麼”,就像樸信惠回答“燒柴的暖爐”對如她來說,就是“無法掙脫且僅屬於自己的ASMR”。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實驗五、與太陽一起睜眼與用水。

清晨,一般是什麼聲音將你喚醒?

劇中,樸信惠是家附近將近一年的施工聲響,而蘇志燮卻是屋外的車水馬龍。

而你又是什麼呢?

至於用水,蘇志燮因為飲食較為簡單,所以房間裡的水是沒有明顯的減少。而“食材達人”樸信惠房間的水,卻被洗碗、洗菜、洗臉刷牙用完了。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其實通過實驗者的一系列實驗測試,羅英石導演通過節目想要表達的就是當下的我們“是不是真正的幸福”、“我們想要的幸福是什麼”。通過實驗者的手持攝像,再加上後期編輯的旁白,讓沒有去“衝突”刻意化的真實,更能打動觀眾,引起共鳴。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一開播,豆瓣評分會高達9.1分的原因吧。

《林中小屋》:尋找幸福,迴歸生活的本質

而在劇中最讓小編印象深的就是蘇志燮手中看的那本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死亡是什麼》。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相對於在中國北京出生的佐野洋子,最能瞭解到的就是她的代表作《活了100萬次的貓》,以及乳腺癌晚期時候她的“回京尋舊”之旅。在生命最殘酷的時候,她都還在用灑脫的筆觸向人們展現那種對生命的豁達與開朗。

例如劇中引用的“...我不知道我是死於明天,還是死於10年後,即使我死了,好像也不會發生任何事。雜草叢生、雛花綻放、雨滴墜落、太陽照耀,儘管如此,我依然覺得這個世界如此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