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存10萬,二十年後獲得一千萬」,基金定投能做到嗎?

李嘉誠打比方說:“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有人嫌40年太長,於是每年10萬來算,二十年就能一千萬了。這麼高的收益率,基金定投能做到嗎?基金定投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

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的,理由如下:

1、首先是李嘉誠說的話,每年存1.4萬元。對大多數工薪族來說,這個難度應該不大,因為平均算到每個月的話,相當於每個月存1000多元,只要開支上稍微節省一點,少買兩件衣服少買兩瓶化妝品,還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2、存錢不難,那難的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難的是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中國老百姓目前能選擇的投資渠道不多,房子現在是用來住的了,銀行理財每年最多6%,網貸高風險高收益但最高也就15%左右,炒股號稱“八賠一平一賺”,要想穩定實現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何其難也!

事實上,哪怕是專業的股票型公募基金,也很難做到每年業績表現都優異,且每年只有極少數表現最優異的基金,能實現年化20%的投資回報率。

3、再來看最後的結論,為什麼每年存1.4萬元,最後能變成1億零281萬元呢?問題的關鍵在於複利。每年都盈利,每年還都把盈利用於投資,投資還得每年都賺錢,這麼滾雪球下來,日積月累,資金規模當然會變得異常驚人了。

4、接下來看第一個問題,這麼高的收益率,基金定投能做到麼?我的答案是,完全有可能。因為基金定投的本質,是攤低成本,你在股票低點時投資,在股票高點時也投資,這麼堅持下來,你的總成本就會被攤低,處於一個平均水平。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經歷一波牛市,你當年的投資收益率便有可能飆升,年化50%不是夢,而在熊市時,由於你一直在投資,你賠也不會賠到哪裡去,這麼平均下來,年化20%的收益率不是夢。

5、最後一個問題,基金定投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關鍵的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基金定投一定要堅持,千萬不能只投了一年,沒看到收益,就不再投資了。我個人認為,基金定投至少要堅持5年的時間,經歷一次甚至多次牛熊轉換,這樣才能發揮出它真正的魅力。另一個注意事項是,定投應該優先選擇指數基金,這樣就可以規避各種非系統性風險,何況指數也是一直在調整的,跟蹤的可一直都是市場內最優質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一年存10萬,二十年後獲得一千萬”,基金定投能做到嗎?

聽著是不是特別激烈人心?是不是感覺自己也馬上要踏入福布斯排行榜了?這種“10年10倍”的故事在無數財富激勵段子裡經常出現:每年只需要盈利25.89254%,資金每3年就可以翻1番、每10年就可以增長到10倍。如果有10萬元本金,在30年後將成為1億元。這裡面的奇蹟就是被愛恩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

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任何基金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達到這個穩定的盈利水準。

傳說中,巴菲特50年的複合回報率接近20%。且不說他投資加槓桿等諸多細節,就算此事貨真價實,除了巴菲特之外,也很難找到類似的投資神話,這足以證明覆利故事裡,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實現持續不斷的20%以上的盈利。

因為歸根結底,要一家企業在幾十年裡保持這樣的高速增長,並且被你遇到,並且你居然投資了這家企業,並且你居然一直在持續加倉未曾撤出,這種幾率,簡直是接近於零。

要知道,連續兩年利潤增速高於40%的企業不算少,連續10年內生增速高於20%的企業可不是一般地難找。

所以,能不能找到好的基金,能不能堅持復投多年,強制儲蓄、攤平成本、不用關心點位,也考驗著每一個人。

而打定主意做基金理財,更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必須持續不斷地有現金投入進來。

2、通常定投是基金弱市的時候比較重要的營銷手段。買的沒有賣的精,一旦別人特別想賣給你,你是不是要糾結猶豫一下呢?

3、這種策略完全無法判斷和改變基金本質,也不容易鼓勵優質基金拓展客戶,更關注營銷和投資慣性,導致客戶發財的機會成本很可能變少。

4、在漫長的熊市和單邊上漲市(基本囊括了中國股市的全部,畢竟下跌的時光很短暫)裡,這種投資模式都很難實現攤低成本,只會讓客戶煎熬忍耐。

所以,歸根結底,基金定投是營銷手段多過理財手段,如果你有比較高的強制儲蓄的需求,倒可以試試基金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